修武县名来源考证

家乡区县: 修武县

修武,古时名甯(同“宁”)地,夏商时期名甯邑,为田猎区。商代末年(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兴师伐纣,途经甯邑,遇暴雨3日不能行。武王下令在此驻扎整治(修)武器装备,遂改甯邑为修武。
西汉韩婴在《韩诗外传》卷第三中记载:武王伐纣,到于邢邱,轭(音è,驾车时搁在牛马颈上的曲木)折为三,天雨三日不休。武王心惧,召太公而问曰:“意者,纣未可伐乎?”太公对曰:“不然。轭折为三者,军当分为三也;天雨三日不休,欲洒吾兵也。”武王曰:“然何若矣?”太公曰:“爱其人,及屋上乌;恶其人者,憎其胥余(胥余:墙壁、篱笆的意思。憎其胥余意思就是连他所住地方的墙壁都厌恶)。咸刘厥敌,靡使有余( “刘”意为“杀”,即将敌人全部杀光,不留残余)。”武王曰:“于戏(感汉词,同“呜呼”)!天下未定也!”周公趋而进曰:“不然。使各度其宅而佃其田,无获旧新。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于戏!天下已定矣。”乃修武勒兵于甯,更名邢邱曰怀、宁曰修武,行克纣于牧之野。
宋人编著的《舆地广记》中记载:“修武,本商之甯邑,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修武。”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设修武县,属三川郡管辖。修武从开始设县至2000年,已有2221年历史;从得名至2000年,已有3046年历史。3000多年来,“修武”之名历代传承,延续至今,成为中华大地上最古老的县名之一。

石静远(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