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地貌具有立体分布和水平分区特点,土地类型多样,山、丘、岗、平原兼有。山区荒山荒坡面积广,土地利用不充分,但发展林牧业潜力大。平原由北向南依次为山前倾斜平原、交接洼地、河流冲积平原,土地开阔且肥沃,为农作物主要生产区。1985年后,由于人口逐渐增加,土地承载逐年增大,人均耕地日益减少,人地矛盾较为突出。2000年末,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01.70万亩,其中耕地面积38.30万亩,占总面积的37.67%。
一 土壤类型
主要有褐土、潮土、盐碱土、棕壤土4个土类,下分10个亚类、25个土属。耕地中主要土层有6个,以褐土、棕壤土面积较大,质量较好,是农业产量较高的土壤类。
二 土壤特点
两合土 面积18.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8.56%。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26%,水解氮82PPm,速效磷8.90PPm,速效钾133PPm。土性不沙不黏,耕性良好,保水,肥力强,发苗拔籽,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等多种作物生长。主要分布在城关镇、王屯乡、郇封镇3个乡镇,其他平原乡也有一定面积分布。
立黄土 面积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44%。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14%,水解氮75PPm,速效磷8.30PPm,速效钾129PPm。土性通体黄色,土层深厚,一般表层质地较轻,下层较重,保肥供肥能力强,适宜种植粮、棉。主要分布于王屯乡、郇封镇的南部岗地。
砂土 面积0.6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57%。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02%,水解氮45.10PPm,速效磷7.25PPm,速效钾109PPm。土壤结构疏松,通气性良好,宜耕期长,但漏水、漏肥严重,沙较固定,可种花生、红薯等耐旱作物,极少数飞沙地适宜植树造林,开辟果园。主要分布在高村乡南部及大狮涝河两侧。
垆土 面积约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20.89%。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53%,水解氮94PPm,速效磷6.75PPm,速效钾207.80PPm。土性上部呈黑黏土,下部鸡粪土,当地农民戏称之为“三蛋地”(湿了是泥蛋,干了是铁蛋,不干不湿是肉蛋)。土质较差,适耕期短。主要分布于李万乡和五里源乡西南部。
白盐土 面积0.7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83%。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17%,水解氮52.70PPm,速效磷7.33PPm,速效钾85.33PPm。其土壤盐分含量较高,以硫酸钠为主,当地群众称之为“白不咸”。盐分多集中在表土至20厘米土层中,返盐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种植关键是保苗。轻盐地可种高粱、棉花等耐盐性作物,重盐地可种绿肥或栽杞柳、紫穗槐等。主要分布在葛庄乡东部、南部和李万乡芦堡村周围,大狮涝河两侧亦有分布。
红黏土 面积6.4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6.71%。土壤养分平均含量为:有机质1.52%,水解氮76PPm,速效磷13.60PPm,速效钾243PPm。土质黏重,湿时泥泞,干时坚硬龟裂,适耕期短,通透性差,宜种小麦、谷子,也可栽种柿树、苹果树等果树。主要分布于山区乡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