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武县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家乡区县: 修武县

在修武3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英雄逐鹿,志士往来,帝王游幸,名流聚居,为后世留下了无数可凭可吊的历史遗迹,如汉献帝禅陵、二乐台、嵇山、嵇康淬剑池、刘伶醒酒台、捻军过境碑等。幽奥秀美的山水,吸引了众多名僧高道来此修行禅居:上清派祖师魏华存在这里写下著名道教经典《黄庭经》;少林二祖、武僧始祖禂禅师在这里重修圆融寺和创建百岩寺;药王孙思邈在云台山采药炼丹,魏晋时期竹林七贤游居此地20年。大自然赋予修武肥沃的土地和壮丽的山川,使之成为中原文明发祥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0年以前,修武县的文物保护工作由县文化馆代管。1990年8月20日,成立县文物事业管理所,负责全县的文物钻探、发掘和保护工作。1996年10月25日,经县政府批准成立了县博物馆,负责全县文物的收藏和保管工作。同时,积极宣传《文物保护法》,加强文物保护措施,依法处理破坏文物的单位和个人,力保国家文物的安全。1963年6月,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修武县胜果寺塔、李固遗址、当阳峪瓷窑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11月和2000年9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分别公布修武县百家岩寺塔、汉献帝禅陵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全县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5处,其中,有革命文物10处、古建筑14处、石刻37处、古遗址10处、洞窟2处。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公布了修武县当阳峪窑址、胜果寺塔、百家岩寺塔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修武的汉献帝禅陵又被国务院将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胜果寺塔 位于县城老城大街中段,北宋绍圣三年(1096)所建。胜果寺始建于唐代,宋绍圣三年胜果寺重修时,增建此塔。如今寺院早废,唯塔独存。现存寺院主殿及侧房20余间,为1993年重修。胜果寺塔为修武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系砖木混合结构,呈八角形九级楼阁式,塔高2615米。塔身外轮廓呈抛物线形,逐层收敛。各层檐下,均用仿木结构的斗拱装饰,使塔身优美玲珑。塔心室为六角形,攀登梯道可达塔顶,顶端耸立一铁铸塔刹,登顶可环眺全城。
百家岩寺塔 又名孝女塔。位于方庄镇桑湾北百家岩。塔门东向,平面呈八角形,砖木混合结构,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20余米。塔身每层高度自下而上均匀递减,面阔逐渐收敛,各层檐下均为仿木斗拱装饰。现存的《百岩寺浮图铭》记载了建塔原因及经过:唐代垂拱二年(686),获嘉县张氏女笃奉佛教,仿佛经舍身饲虎故事殉身投崖而死,其母朱四娘为其建塔于崖上。碑文中日、月、星、载皆用武则天新改字。但根据该塔现存的建筑特征推断,此塔应为金代遗物,是河南省唯一的一座大型楼阁式金塔,对研究金塔建筑艺术具有很高的价值。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塔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石静远(2015-04-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