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严寺的传说

家乡区县: 山西省柳林县

香严寺位于柳林县城东部山腰,前有四十里冒气河环抱,后以万佛塔为倚背,满山苍松翠柏,寺院有七院十二殿,一百二十余间,建筑宏伟,为唐代所建,属离石境内八大官寺之一,传说为尉迟敬德督建。

唐时,唐王李世民得了一种怪病,整日恍恍惚惚,一闭眼,就听到神嚎鬼哭,向他喊冤索命。几经太医调治,终无起色,只有秦琼或尉迟敬德来问安时,才觉神情气爽。唐王就命这两位大臣轮流陪驾。时间一久,觉的这也不是个办法,总不能老让两位大臣陪着自己。魏征给出了个主意,让画工按二人的形貌画了两张像,挂在宫门上。说也怪,自从挂上像后,那些冤魂恶鬼再也没有来惊挠唐王。唐王心中高兴,便设宴招待文武大臣宴席间,大臣们上前参拜,祝贺唐王龙体康复,山呼万岁。唐王龙颜大悦说:“朕能病愈,全仗上天神佑,大唐社稷的宏福。不过,朕今细细思量,确有一事一直挂在心上。当年,为了我大唐江山,征南战北,鞍前马后,确实苦了不少将士,他们生时不能与家人团聚,死后鬼魂无所安落,朕有心先在山西之地修建几处寺院,做番水陆道场,超度那些亡灵幽魂早日升天。不知那位爱卿愿代朕督监此事”。老元勋尉迟敬德说:“万岁,当年正定府大佛寺是臣监造,这次臣愿代主督监”。唐王心想,不错,敬德有此经验,又是朔州人,当下,颁旨发下银两。命尉迟敬德带领宝林、宝庆、宝怀三个儿子和勘舆、营造、丹青工匠人等前往山西地界择地建造寺院。

老元勋带领这一行人马浩浩荡荡离了长安。一日,来到太原府,分成几路人马,到各处选择地形。一路人马西行,经汾州府。过黄芦岭,来到石州柳林地界,见这里山青水秀,土地肥沃,勘舆师更是兴致勃勃,山上山下连跑几趟,定罗盘、划分金排九星,分八门,判定为一方风水宝地。认为此处出龙凤之地。报给尉迟恭,尉迟恭也不敢造次,遂草奏章一本,速禀皇上,唐王天子不知如何是好,问大臣,大臣说了许多,都不能令唐王满意,最后,一位老臣说出一个满意办法,可解圣上之忧虑,若在该山顶兴建一座佛寺,一来了却万岁仁德善愿,再则可用寺院的晨钟暮鼓,僧众早晚课时的佛音,善化此灵脉。即使将来有将相君候由此出者,必为善者,定能造福於民,这岂不是我主又一荫德,一席话,听的众臣们连连点头称妙,听的唐王双眉舒展,愁云顿消。立即给尉迟敬德下诏一道,命尉迟敬德亲自督造,在山头修佛寺一座。不几习,诏书已到,敬德接旨后,传令西赴石州柳林督修寺院。到了柳林地界仔细一看,果然是一个好去处一心里想:昔日跟随刘武周时,虽在此地驻扎时间不短,可叹当时没能识得如此宝地,今日经风水看后方知其中的奥妙,我主真乃宏福齐天。忙叫军士传令下去,不许搅扰百姓,征用民夫者,公平领饷,所坏田苗地亩按价赔偿。因此,市民商贾,妇儒老幼,各个欢喜,人人齐心协力,修建寺院仅数月,一座雄伟壮观的寺院屹立在山阜之处。寺院修造完毕后,取名阁则寺,寺内香火旺盛,僧侣众多。

到了贞元年间,德宗皇帝又赐了一块香严寺的匾额。从此,香严寺的寺名也就一直沿传下来。后来,人们又在寺后高丘处,修了一座万佛塔,希望更能得到佛的佑护。也就形成了如今看到的山前寺院,寺后佛塔,与清河水、凤翅山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观。

如今的香严寺匾额,是后人临摹之物,寺内殿宇,虽为金、元重建的构筑,但人们还是忘不了督造香严寺的尉迟敬德。

jbb0513(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