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三宝之三花酒

家乡区县: 象山区

山花酒的传说:

 另外一个传说则是说,桂林的桂花岛上,有一个叫象郎的小伙子,在自家的菜园里种一棵桂花树,他倾注全部心血的照顾它,于是在一年的中秋之夜,桂花树化成了美貌的桂花仙子向象郎报恩,桂花仙子搬来了自己酿造的美酒,于是两人花前月下,饮酒谈心,对天盟誓,订下了终身。这事儿被龟王和蛇夫人知道了,在象郎和桂花仙子成亲的那天,抢走了桂花仙子与她酿造的美酒,象郎见桂花仙子被龟王抢走,伤心不已,下决心一定要把桂花仙子救出来。在救桂花仙子的过程中,中了龟王从身后掷来一支飞剑,含恨倒在了漓江之滨。桂花仙子安葬了象郎,手提桂花篮,飞上月宫,采满了桂花,向象郎的墓地撤去,只见满天的桂花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桂林的山山水水中。

从此,依山带水的桂林,桂树成林,万里飘香,人们用馨香的桂花和纯质的漓江水,酿出的三花酒,跟桂林的奇山秀水一样,久享盛名。

由来:

 桂林三花酒颇有历史,古时,它叫“瑞露”,宋代来桂林做官的范成大饮后称赞“乃尽酒之妙”,可见对它评价很高。酒的酿制要蒸熬三次,曾称三熬酒。因酒质量好,装入瓶中,用手桂林三花酒摇动,酒面上会泛起三层泡花;如果把酒筛进酒杯,酒面上也会堆起细小的泡花。因此,人们称它为三熬堆花酒,简称三花酒。

 自古以来,桂林酒坊将酒藏于岩洞。象山岩洞酒窖为大小二洞。面积近3000m。小洞位于云峰寺后山腰,洞上刻有“云峰岩”。大洞位于登山石阶旁。东达桃花江,南通水月洞。洞中冬暖夏凉,常年保持在20℃,由于临江,洞内还保持了一定的湿度。三花酒经洞内贮藏,老熟后,醇净绵甜,乃酒中珍品。象山酒窖贮藏了从五十年代以来不同年代的特酿桂林三花酒逾千吨。

 古代没有酒度计,酿酒师们便总结出了“观花论酒”的经验。当酒度在55°至60°时,由于液体表面张力,酒面晃动便泛起数层酒花,经久不散。酿酒师们说“起花了,三花!”就接酒。三花酒便由此而来。酒花有粗花、细花、中花和堆花、不满花、跑马花之分。又以细花和堆花质量最好,它具有“酒质晶莹,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冽,回味怡畅”的特点。

发展历史

 随着历史的变迁,桂林的酿酒业几经兴衰,尤其是一九四一年香港沦陷以后,桂林人口从三万暴增到三十多万,促使桂林酿酒业急桂林三宝由来已久剧发展,仅三花酒槽坊就有百余家,百年老字号的有“安泰源”、“品冽”、“胡裕兴”、“源生祥”、“源生隆”、“同利安”、“黎万盛”等数十家酒坊。其中又以“安泰源”所生产的三花酒名气最大,以水路畅销梧州、广州、香港、澳门和东南亚一带,被誉为“桂林三宝”的第一宝。桂林自古以来,官府都是用桂林三花酒来作宴会用酒。李宗仁、白崇禧招待国府主席林森就是用桂林三花酒,林森对桂林三花酒赞叹不已。1972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到桂林喝的也是桂林三花酒,尼克松称桂林三花酒是“桂林茅台”。

 桂林三花酒为什么别具风味?

 要从它的“血、肉骨”谈起。水是“酒中之血”,美酒佳酿首先必须佳泉。漓江,特别是象鼻山下有江底深潭涌出的地下泉水,质地纯甘、无杂物怪味,含微量矿物质,为三花酒提供了优良的“酒中之血”;其次,漓江流域的良种大米,粒大饱满,含淀粉率高达百分之七十二,是理想的“酒中之肉”;再者,市郊特产的曲香酒药草制成的酒曲,香气浓郁,是三花酒特有的“酒中之骨”。有了这些上好原料,再加上精工酿制,自然保证了三花酒的质量。三花酒酿成后,一般要装入陶瓷缸内,存放在石山岩洞中,过一两年,让它变成陈酿,使酒质更加醇和、芳香,然后才分装出厂。

香型

 香型属米香型:就是以大米为原料,采用半固态发酵的独特工艺。风格;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净,回味怡畅,米香突出。

极品代表

 青花梅瓶,是一种文化。专家们称之为东亚大陆上的一种古代“蓝色文明”。“携酒访友”梅瓶出土于明代靖江王墓。该瓶出土时有用桂林三花酒浸泡的“长生大补酒”。“携酒访友”描绘的是一位达官贵人到深山寻访知音,两个童子挑的是琴和梅瓶。梅瓶中是桂林最醇美的三花酒。其寓意“久(酒)(久)平安”。这个梅瓶是国家一级文物。为了弘扬中华文化,发展桂林旅游,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充许少量仿制,以飨国内外高雅之士。青花梅瓶桂林三花酒,采用优级大米、汲取漓江名泉以传统酿造工艺精制,经桂林象鼻山天然酒窖陈年洞藏而成。汲桂林山水之灵气,纳天地之精华,具有“酒质晶莹,蜜香清雅,入口柔绵,落口爽洌,回味怡畅”的独特风格,是桂林三花酒的酒中极品!

 桂林三花酒的度数以前一般为五十六至五十八度。现在一般为三十八度和五十三度。

雨痕(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