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杜甫草堂

家乡区县: 成都市武侯区

杜甫草堂,又称浣花草堂、工部草堂、少陵草堂,位于四川省成都市西郊的浣花溪畔,现今是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唐代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博物馆。是当年杜甫流寓成都时的居所,由后人重建得以保存并成为纪念杜甫场所。 作为当年杜甫躲避安史之乱携家入蜀流寓成都时的居所,“一文一武”杜甫草堂和武侯祠在今日已成为成都响当当的两张名片,这得益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杜甫入川这四年,一改往日的沉雄顿挫之风,寓居交游,赋诗题画,为后世留下了不少精彩的千名绝唱。从“两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所见的满堂春色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的春雨蒙蒙滋润大地的喜悦。杜甫把自己的生活完全融化在了这片土地上。 杜甫离开成都后,草堂便不存,五代前蜀时诗人韦庄寻得草堂遗址,重结茅屋,使之得以保存,杜甫草堂是经宋、元、明、清多次修复而成,基本上奠定了杜甫草堂的规模和布局,演变成一处集纪念祠堂格局和诗人旧居风貌为一体的博物馆,建筑古朴典雅、园林清幽秀丽的著名文化圣地。

一条清碧亮丽的浣花溪环绕着草堂,那潺潺的流水把草堂四周洇润得花草葱郁而林木茂盛,弥散出雅逸的氛围和盎然的生机。我们这代人对于杜甫大都怀有特殊的情结,从“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到“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曾是我们最初的文学记忆。对于杜甫的出生或终老之地,大多数人也许并不清楚,然而这“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的草堂,却是令人向往的“诗圣”居栖之地。
秋阳映照下的草堂,泛出一层亮丽的金黄色光泽,使丝丝茅草显得富有质感。翠竹芭蕉依偎着土墙竹窗,留下了满壁绿荫,过滤了尘世的喧嚣。寂静的庭院中,随意地安放着粗糙而结实的石桌石凳,平添了温馨的乡居气息。那矮矮的竹篱上爬满了藤萝和杂花,在秋风中作着忆念故人的絮语。记得诗人在《堂成》中曾写道:“桤林碍日吟风川,笼竹和烟滴露梢。”一代大诗人的安身立命之处,竟是如此简陋而淳朴。唯其如此,草堂才能长存民间、情系桑梓、永驻青史。而多少华堂豪宫在当时是多么的风光张扬,而后却在历史的烟雨中泯灭。

杜甫草堂的对联也是极好的,其中“草堂留后世 ;诗圣著千秋,”就是后认为了纪念诗圣杜甫所写的。杜甫草堂中的一切都充斥着杜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那一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更是写出了杜甫晚年生活的不辛,连盖茅屋用的稻草都会被顽皮的小朋友抢走,孤单的晚年生活让杜甫的一生平添出了一丝凄凉。

Gloria(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