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鸟类-中华秋沙鸭

家乡区县: 江西省弋阳县

   

 

    中华秋沙鸭是第三纪冰川期后残存下来的物种,距今已有1000多万年,是中国特产稀有鸟类,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列入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同盟濒危鸟类红皮书和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濒危鸟类名录,是与大熊猫、华南虎、滇金丝猴齐名的国宝,全球仅存不足1000只。中华秋沙鸭每年冬季在该县清湖乡信江河畔过冬。2000年8月,该县成立了“弋阳县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为了从源头上杜绝捕杀候鸟的行为,清湖乡中华秋沙鸭保护站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公示禁捕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村民的教育和警示。今后在中华秋沙鸭迁徙期内,所有进出保护站的车辆人员均必须接受检查,任何人不得携带猎捕工具和电源进入保护区。1999年冬季。在信江清湖段发现了这一珍禽,一次发现多达数百只。经省有关专家论证。基本确定清湖段为中华秋沙鸭的越冬地之一,也是迄今在中国南方发现的秋沙鸭最大种群越冬地。2000年8月,江西省弋阳县政府已成立了“弋阳县中华秋沙鸭自然保护区”。使之成为弋江县城景区又一个难得的生态旅游观光点。

    中华秋沙鸭(学名:Mergus squamatus)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嘴和腿脚红色。雄鸭头部和上背黑色下背、腰部和尾上覆羽白色;翅上有白色翼镜;头顶的长羽后伸成双冠状。胁羽上有黑色鱼鳞状斑纹。出没于林区内的湍急河流,有时在开阔湖泊。成对或以家庭为群。潜水捕食鱼类。分布于西伯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黑龙江、吉林、河北、长江以南等地,主要栖息于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溪流、河谷、草甸、水塘以及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中国。

中华秋沙鸭全长约49-63厘米。嘴长而窄,呈红色;鼻孔位于嘴峰中部,羽冠长而明显,成双冠状。雄鸟的头和上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白色,杂以黑色斑纹;尾灰色;大覆羽、三级飞羽和初级飞羽组成的翼镜白色;长而窄近红色的嘴,嘴形侧扁,前端尖出,其尖端具钩,与鸭科其它种类具有平扁的喙形不同。黑色的头部具厚实的羽冠。下体近白色,两胁羽片白色而羽缘及羽轴黑色形成特征性鳞状纹。脚红色。胸白而别于红胸秋沙鸭,体侧具鳞状纹有异于普通秋沙鸭。
雌鸟的头和颈棕褐色;上背褐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由褐色逐渐变为灰色,并具白色横斑;尾黑褐色,沾灰色;下体白色,肩和下体两侧具鳞状斑。色暗而多灰色,与红胸秋沙鸭的区别在于体侧具同轴而灰色宽黑色窄的带状图案。
虹膜褐色;嘴桔黄色;脚桔黄色。
两胁的羽毛上具有黑色鳞纹是这种秋沙鸭最醒目的特征,所以早先的名字叫鳞胁秋沙鸭。后来,鸟类学家发现它们的原产地是中国吉林省长白山地区,分布范围狭小,只有零星个体偶尔飞到朝鲜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境内,所以才改称它为中华秋沙鸭。此外,像凤头一样,脑后有两簇冠羽也是它的特有标志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1025-1170g,雌性800-1000g;体长雄性542-635mm,雌性491-584mm;嘴峰雄性50-58mm,雌性40-54mm;翅雄性226-265mm,雌性216-245mm;尾雄性92-146mm,雌性108-141mm;跗蹠雄性47-63mm,雌性40-53mm。

滴滴打人(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