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通州区1988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区人民政府驻地金沙镇,是全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各乡镇陆续被省政府批准为对外开放重点工业卫星镇,全区逐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通州区地处当今中国市场经济最为活跃的长江三角洲,连续9次进入全国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市)行列,5次蝉联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50强。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在南通市争先创优竞赛中名列第一,10个镇进入中国小城镇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2年,通州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80.12亿元。
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59.46亿元。
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60.7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2013年增长10.8%。按常住人口、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7.54万元和6.80万元,按当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折算分别为1.23万美元和1.11万美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57.0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46.9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56.6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13年的7.0:53.2:39.8调整为6.6:52.0:41.4。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1.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8%。
首先是第一产业:截止到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52.59万吨,增长2.1%。其中,夏粮总产15.96万吨,增长1.3%;秋粮总产36.63万吨,增长2.5%。全年油料和棉花总产分别为10.23和0.85万吨,分别增长10.8%和13.3%。生猪、羊、家禽饲养量分别为84.91万头、55.12万只和1929.21万羽。全年肉类总产量7.17万吨,增长2.6%;禽蛋产量2.83万吨,增长2.5%。全年水产品产量63446吨,增长9.3%。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8756吨,增长1.8%,淡水产品产量44690吨,增长12.7%。
其次是二三产业:在2012年,通州区实现规模工业产值1442.06亿元,建筑业增加值63.82亿元。其中:新兴产业实现产值284.85亿元;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10.67亿元,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0.7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完成产值680.94亿元,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快3个百分点。年末全区共获扬子杯、上海白玉兰杯等省级以上优质工程56项。
在2014年,全区实现工业增加值367.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854.1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产值811.95亿元;新兴产业产值614.00亿元。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18.49亿元;利税总额214.73亿元。
最后是高新产业:在2012年,通州区139家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企业实现产值535.13亿元,增长12.9%,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为37.1%,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全年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投资99.80亿元,增长9.8%。全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2家,新增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南通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争取部省级43项科技计划项目立项,争取部省级科技经费2120万元。新增孵化面积5万平方米。建成“省家纺设计及新材料公共技术服务中心”和“省电子元器件科技产业园”,3个项目获省科技进步奖。全年申请专利6095件,其中发明专利543件,授权专利5615件。2012年,通州区被列为省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全年完成国内商标注册申请1126件,新申报国家驰名商标4家、江苏省著名商标14家、南通市知名商标57家。全年申报江苏名牌20个,南通名牌50个,年末拥有中国名牌5个,江苏名牌40个,南通名牌83个。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