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4

家乡区县: 西安市临潼区

唐代书法艺术是我国古代书法史上的一个高峰,名家辈出,各具特色。今西安碑林里保留了欧阳询书的《皇甫诞碑》,欧阳通书的《道因法师碑》,褚遂良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颜真卿书的《郭家庙碑》、《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徐浩书的《不空和尚碑》,柳公权书的《玄秘塔碑》、《冯宿碑》,怀素书的《东陵圣母帖》、《藏真律公帖》、《千字文》和以篆书著名的李阳冰、以隶书著名的韩择木等书法大家的笔迹。欧阳询晚年精心之作《九成宫醴泉铭》,现存陕西麟游县九成宫遗址。
唐代长安的教育也十分发达。唐代在长安城设立的国子监为最高教育机构,下辖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前三学主学儒家经典及时务策论,律学学律令,书学学书法及《说文解字》等文字学,算学学《九章》《缀术》等算术。门下省还设弘文馆,东宫设崇文馆。太医署、太仆寺等朝廷机构也设专业学校。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将《周易》、《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孝经》、《论语》、《尔雅》等十二经,刻石成碑,共用114石,表里刻字,共228面,立于国子监之内,作为范本。因作于开成年间,史称开成石经,现存西安碑林。
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六典》记载,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长安设有鸿胪寺、礼宾院等机构,专门负责接待。大明宫内的麟德殿是唐代宫廷接见外国使臣的重要场所之一。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合葬墓乾陵前的61座王宾使臣雕像和章怀太子墓道东壁的礼宾图,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唐代中外友好往来的场面。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当时在长安西市有许多波斯商人经商,设有波斯邸。在西安出土的多枚波斯钱币,就是证明。据史书记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755年,“安史之乱”爆发。756年6月,安禄山军攻破潼关,唐玄宗等仓皇逃出长安。叛军在长安大肆烧杀抢劫3天,长安城被掠夺一空。757年9月,唐代名将郭子仪(华州郑县,即今陕西华县人)收复长安。“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国势逐渐衰败。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883年2月,沙陀贵族李克用带兵进入关中,4月黄巢率军退出长安。904年,朱温强迫昭宗迁都洛阳,长安城被彻底破坏。

李月润(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