雁荡山主体位于浙江省温州市东北部海滨,小部在台州市温岭南境。《载敬堂集》载:“雁荡山以瓯江自然断裂,分北雁荡山和南雁荡山。近人以景观区位,有北雁荡山、南雁荡山、西雁荡山、东雁荡山、中雁荡山之称。”雁荡山,形成于一亿二千万年以前,是环太平洋大陆边缘火山带中一座日至纪流纹质破火地。其开山凿胜始于南北朝,兴于唐,盛于宋。历代文人墨客纷至沓来,谢灵运、贯休、沈括、徐霞客、康有为、张大千、沙孟海、潘天寿、郁达夫、郭沫若、邓拓、舒婷等都留下了诗篇和墨迹。
雁荡山形成于1.2亿年前,是亚洲大陆边缘巨型火山带中白垩纪火山的典型代表,也是流纹岩浆喷发的大型破火山,是研究流纹岩的天然博物馆。
雁荡山火山的由来板块运动:火山常分布在板块边缘,在中生代时期太平洋板块(称古太平洋)向亚洲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挤压摩擦产生热能,使上地壳和下地壳部分熔融形成岩浆。当有断裂通往地表时,岩浆就沿着这一通道上升到地表,火山就喷发了。经历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全过程,在原始地貌改变的基础上,留下了火山遗迹。
雁荡山主要有灵峰、灵岩、大龙湫、三折瀑、雁湖、显胜门、羊角洞、仙桥八大景区,有500多处景点。素以独特的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古洞畸穴、雄嶂胜门和凝翠碧潭扬名海内外,被誉为“海上名山,寰中绝胜”,史称“东南第一山”。[8] 其中,灵峰、灵岩、大龙湫三个景区被称为“雁荡三绝”。雁荡山的灵峰夜景,灵岩飞渡是其两大特别景观。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