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条街只有我们知道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1986年12月潮州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随着专门机构名城办的建立和人们对历史文化认识的提高,修复牌坊街开始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主客观条件尚不具备,因此未能实施。进入21世纪以后,在“旅游旺市”的策动下,古城墙、东门楼、广济桥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动工,修复牌坊街已成为名城建设的重要项目再次浮出水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和海内外乡亲的热心支持下,从2004年开始进行规划设计,同年9月正式奠基;历2年的施工,至2007年底基本完成牌坊的安装、验收、并继续进行两侧骑楼的修复和铺设石板路面。

     此次修复的古牌坊共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不包括准备增加的位于南端入口的“三阳门”和“十相留声坊”),东门街2座。在修复工程中,采取“原址、原貌”和“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但由于22座中只有15座存照片,而且历半个世纪环境的变动和考虑布局的合理,因此“原址、原貌”只能是原则上的多数。 2004年4月,潮州市委、市政府开始动工修复潮州牌坊街,共修复古牌坊22座,其中太平路20座、东门街2座,新增“三阳门”和“十相留声坊”2座牌坊。工程于2009年10月1日竣工正式对外开放,成为与广济桥齐名、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古牌坊街。潮州透过牌坊街这条“中轴线”,逐步修复建成一个风格多样、内容丰富,充分反映潮州历史文化的人文环境、历史风貌和经济生活的文化旅游中心区,并分传统文化街区、特色产业及旅游精品街区、 民居客栈街区、小吃一条街、 娱乐休闲街区五大个功能区对外开放,是潮州旅游观光的重点景区。

文化价值

     据此次牌坊的主要设计者邱创平工程师介绍:修复的22座牌坊中,明代从1517年至1637年建的18座,清代从1736年至1785年建的4座,前后历268年。牌坊的内容有状元坊、榜眼坊、尚书坊、柱史坊、大总制坊、四进士坊、七俊坊以及八十八岁中进士的木天人瑞坊、父子兄弟俱中进士的科甲济美坊、金榜联芳坊等。牌坊的结构有12柱、8柱、4柱,可抗8级地震,达到“大震不坏,小震不倒”。同时在广泛征集原牌坊构件的基础上,共利用原构件42块,其中主要有“七俊”、“赐锦重光”、“木天人瑞”3个坊的匾额以及圣旨牌、青石通雕,浮雕等构件。

     潮城牌坊的修复,实现了半个世纪潮州市民的梦想,体现了大治之年的新气象;同时恢复了名城潮州的一处重要传统街区,打造全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景观。这对于保护和建设历史文化名城,发展旅游事业将会产生重大的影响。

蔡晓萍(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