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炎(1920~1949),字勋尧,号与民,祁东祖山湾乡老巡司村人,少有大志,常言:“要为中国读书。”民国32年(1943)秋,考入贵州平越交通大学电机系,1944年随校转入上海交大(其时学校已南迁重庆)。他发愤读书,解微分方程有独创解法,得到交通大学郑太朴教授的赞赏,并向国民党教育部推荐,得奖金300元。民国34年,教育部举行全国高等院校数学比赛,他名列前茅。 民国34年春,交通大学由重庆迁回上海。民国35年春,蒋介石准备发动大规模的内战。为了争取和平民主,各地学潮纷起。4月,曹炎与交通大学的进步学生创建知行社,他任社长,提出“求真知,讲实干”,“即知即行,苦干实干”等行动口号,其宗旨就是要学习革命理论,参加革命实践活动。在轰动全国的沈崇事件中,他积极领导学生进行抗暴声讨。
民国36年5月,全国爆发了反饥饿、反压迫、反内战的斗争。他和—些进步青年在共产党组织下领导下组成了一个1800多人的请愿团,他任后勤部长,随团上京请愿,迫使教育部长朱家骅到上海与交通大学师生谈判。因此,上海特务机关把曹炎列入交通大学学生黑名单。上海警备司令部围校抓人,他机智地隐蔽在学校工程馆的最低层,逃过了搜捕,脱险转回湖南。
民国36年秋,他受聘为湖南私立达孝中学教师,将从上海带回的《思想方法论》,《大众哲学》等进步书刊推荐给学生阅读,并创办《野火》墙报,在学生中传播革命思想。为扩充青年军,国民党湖南省军管区在洪桥招收青年,有几个达孝学生受骗参加。他赶至车站把他们追回,遭到带兵者的追击。
曹炎在全校教师中俸谷最多,每年240担,但他生活极为俭朴,脚穿草鞋,身着平板布衣,所得工资大部分用在支持贫苦学生入学和创办家乡族学上,还经常救济那些生活困难的农民。
民国38年春,胡铮、王佐等在原祁阳西区建立祁邵衡边区游击纵队,曹炎担任政治部主任。他以达孝中学的数十名学生为骨干组成政工队,对战士进行政治思想教育。他有胆识,常深入敌穴策反,促使国民党祁阳县大队和县自卫队一些士兵倒戈投诚。
这年端午节,游击纵队从邵阳经把关口转移零陵途中,宿营黄陂桥。因疏于防范,遭到袭击,次日清早曹炎被国民党华中长官公署驻文明铺警卫营和县自卫队所俘。敌自卫队长李文钦狞笑对他说:“今天就是你平常所宣传的离共产主义不远了吧。”他愤怒地回答:“曹炎死后,看你还能吃完一斗米么!”李文钦恼羞成怒,当即开枪杀害了曹炎。1983年10月,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1989年清明节,他的同学和生前好友募捐为他修建陵墓,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为其墓碑题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