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席"起源于洛阳,这与洛阳的地理气候有很大关系。洛阳四面环山,地处盆地,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寒冷,民间饮食多用汤类,喜欢酸辣以抵御干燥寒冷。这里的人们习惯使用当地出产 的淀粉、莲菜、山药、萝卜、白菜等制作经济实惠、汤水丰盛的宴席,就连王公贵戚也习惯把主副食品放在一起烹制,久而久之逐步创造出了极富地方特色的洛阳水席,并逐渐形成"酸辣味殊,清爽利口"的风味。
所谓"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全席共设24道菜,包括8个冷盘、4个大件、8个中件、 4个压桌菜,冷热、荤素、甜咸、酸辣兼而有之。上菜顺序极为考究,先上8个冷盘作为下酒菜,每碟是荤素三拼,一共16样;待客人酒过三巡再上热菜:首先上 4大件热菜,每上一道跟上两道中件(也叫陪衬菜或调味菜),美其名曰"带子上朝";最后上4道压桌菜,其中有一道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热菜上桌必以汤水佐味,鸡鸭鱼肉、鲜货、菌类、 时蔬无不入馔,丝、片、条、块、丁,煎炒烹炸烧,变化无穷。
水席最初讲究8大碗,8小碗,因为是一道接着一道像流水一样不停的上,而且菜肴多为汤水装,故而得名水席。洛阳水席的格式非常讲究,24道菜不多不少,8个凉菜、16个热菜不能有丝毫偏差。16个热菜中又分为大件、中件和压桌菜,名称讲究,上菜顺序也十分严格。客人到齐坐定后才上凉菜。8个冷盘分为4荤4素,冷盘拼成的花鸟图案,色彩鲜艳,构思别致。水席首先以色取胜,一览席面,未曾动筷就食欲大振。
冷菜过后,接着是16个热菜一次上桌。上热菜时,大件和中件搭配成组,也就是一个大菜和两个略小的中菜配成一组。称:“带子上朝”。在水席上,爱吃冷食的人,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凉菜,爱吃酸辣菜的人,水席菜能让你辣的冒汗酸的淋漓。有人喜食甜食,第四组甜菜足以让人吃的可口,吃的惬意。如果有人爱吃荤菜,席面上山珍海味、飞禽走兽应有尽有,尽可饱口福。不愿吃荤想吃素菜,以普通蔬菜为原料的素菜,粗菜细作,清爽利口。
汤水多是水席的特色,赴宴人汤菜交替食用,能让人感到肠胃舒适。看到鸡蛋汤上桌,了解当地风俗的人都知道,24道菜已全部上完,这碗送客汤说明水席到了尾声,宾主皆大欢喜,纷纷起身离席。由于洛阳水席内容丰富,味道齐全,所以它的适用面比一般的宴席宽。上到王宫贵族,下到庶民百姓,人们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点菜,丰俭随意,实惠大方。据说唐代时武则天就品尝过洛阳水席,食后赞不绝口。如今,许多品尝过洛阳水席的外国元首和中外宾客也对洛阳水席倍加赞赏。
洛阳人对于汤水丰富的传统水席,有着外人难以理解的深厚感情。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备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友亲朋。当地人还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它作为传统的饮食风俗,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被誉为古都洛阳的三大异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