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仅有初中学历的人,带领科研团队自主研发出可实现焊接、包装、搬运等多功能的“高大上”工业机器人,打破了洋货在湛江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垄断。目前工业机器人进入调试阶段,拟于今年9月实现产业化,全面推向市场。这不是天方夜谭,这位仅有初中文凭的正是广东半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彭德权,他曾多次被省、市领导称为“湛江奇才”。
“我相信科技,也正运用科技改变生产生活,特别是实现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机器人来组装机器人,我愿意为它进行一场工业革命。”今年已40岁出头的彭德权对记者说,政府的支持更坚定了他继续走科技创新之路的决心,2015年他提出了更高的奋斗目标——在湛江建立世界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工业园。
7日,记者跟随市领导前往麻章工业园调研时,首次见到了彭德权。“这个厂房投资了近5亿元,没有贷一分钱,我是零贷款企业家。”除了激情四射的气场,身穿一条旧色牛仔裤加一件红色格子工作服的彭德权,让人难以将他与身家数亿的企业家挂钩。
出生于雷州“草根”家庭的彭德权创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励志故事。上世纪90年代,年仅17岁的彭德权迫于生计,辍学背井离乡打工,用挣回的900元在雷州开办了一家防盗门厂。“做防盗门窗、卷闸门这些业务在现在看来并不算高端,但在那时确实属于科技领域。”彭德权说。
2001年,门窗制造行业进入低迷,彭德权意外地接到一个大订单:国联向他订做不锈钢水产器具。尽管从来没做过水产器具,但彭德权凭借制作防盗门的技术和资源,摸索着将器具做了出来,令买家大为满意。
那时,彭德权发现中国水产业蓬勃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热火朝天,而水产品加工设备行业却非常落后。他嗅到了商机,改行创办雷州半岛水产设备厂。
一窍不通的彭德权背起行囊,孤身远走参加世界水产博览会。展会中,一欧美商家生产的分虾机吸引了彭德权。他连忙跑上去问价,但100多万元的价格把他吓住了。他想了想,马上记下分虾机一个截面图,跑到厕所里将截面图画出来,再跑回展厅换一个角度看,又跑进厕所画出来……
回家后,彭德权不休不眠,将分虾机的不同截面图“组装”起来,研制改良分虾机。经和工人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地研发出第一台分虾机。分虾机的工作效率比人工快约12倍,可以代替20至30个工人的工作量,重要的是成本不及进口分虾机的一个零头,很快被客户买走。
创业初期的彭德权集商人、摄影师、市场分析师、技术员、机械绘图员、情报员等身份于一身。后来,他从国外引进新技术、新设备,经过消化吸收,制造出一百多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印有“彭德权”名字的水产加工设备在湛江随处可见,“彭德权”三个字也随产品走遍中国,漂洋过海到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洲,他在水产加工行业声名鹊起。
2011年,彭德权投资建设占地150亩的广东半岛集团,经营业务从水产设备发展到速冻设备、包装机械、自动化智能生产线装备,产值大幅提高。2014年,成功研发出工业机器人。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当年的初中毕业生如今已成为率70多人研发团队,400多工人的研制机器人企业家,开发出162个产品,申报了专利360多项。彭德权总结其成功秘诀,就是“重视科技”:“从一无所有的草根,到做门窗,再到造工业机器人,我的事业每一次转型升级,都是在科技的带动下获得成功,我的企业从科技中获得无数甜头。”
“随着人工成本的大大增加,越来越多的厂家希望用机器人代替人工,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从而赢得竞争优势,这就催生了庞大的机器人市场。”彭德权发现,应用于焊接等领域的多关节机器人几乎被外资所垄断;国产机器人主要以三轴、四轴为主,仍然处于粗放状态,主要应用于对性能要求较低的领域。彭德权下决心打破垄断,填补空白。
制造高性能的机器人,最难的是芯片,是核心技术。“机器人的所有运作,都必须依赖芯片这个‘大脑’来指挥完成,否则就是一堆废铁。”
彭德权虽然读书不多,但深谙知识的重要性。他斥巨资组建了76人的庞大科研团队,其中包括制图、电气、软件等多个领域的工程师,并只身赴日本和欧美国家取经,借鉴先进经验,学成归来后,彭德权亲自担任团队技术总工程师,破解瓶颈问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达8个月的攻关,多关节机器人芯片终于研发成功。去年,陆续有机器人从生产线上装配完成。到目前为止,彭德权的科研团队共研发出各类机器人12种, 最大的机器人“手臂”长达5.2米,最小的机器人仅为30厘米,专门用来焊接电路板等。
彭德权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我们生产的机器人,成本较洋品牌下降70%,但是质量可与他们媲美。洋品牌机器人保修3年,我们可以保修5年,甚至8年。”
质量可靠,成本更低,也就意味着更有竞争力。彭德权说,“我们就是用国产化策略,自主研制自动化及控制系统,保证在质量及性能等方面不输给发达国家产品。”
目前,所有机器人都在进行紧张调试。下一步,彭德权打算引进德国先进设备,在自己的工厂全面铺开机器人的使用,实现全自动化操作。预计今年9月推向市场,2017年可出口国外市场。
“我的梦想是在湛江建立工业机器人工业园,用自动化智能生产线机器人来组装机器人。我要让全世界知道,最多最便宜但质量不差的机器人就在中国湛江。”彭德权向记者描绘着他的科技梦:现在主要生产三种类型工业机器人,即负载6公斤的轻型机器人、负载50公斤的中型机器人和负载160公斤的重型机器人。按每天生产56台计算,一个月30天可生产1680台,一年按11个月生产时间来算,每一台平均12.5万元计算,年产值可达23.1亿元。
“机器人不用吃饭、睡觉、谈恋爱,可以一天24小时不停歇工作,帮人分担苦活累活,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彭德权打趣地说。
机器人投入使用后将如何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市人社局就业服务管理中心周主任分析,春节前后我市缺工2.5万人,主要集中在水产加工业、家电制造业、电器制造业、电子产品安装和餐饮服务行业。其中,水产加工业受收获季节性影响,长期面临用工不稳定的困局,用工缺口在3000至5000人左右。水产企业甚至不惜前往广西、贵州等地高薪招聘工人,成本增加,管理难度加大。水产业在我市有着独特的地位,假如机器人替代人工“加盟”水产业,最大优势是可以不受工作环境低温、恶臭以及劳动强度大、季节性等因素影响,随时可坚守岗位,解决用工难问题。
“员工管理是非常复杂艰难的工作,机器人便于管理、效率高、精度高、成本低。从长远来看,用工业机器人解决用工荒是大势所趋,市场广阔。”周主任说,当下国内已有富士康等企业用工业机器人解决用工荒的成功案例,机器人的应用更适合劳动密集型企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