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3月28日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备受国内外关注的“一带一路”建设顶层设计规划终于出炉,其中湛江被列为沿海重要支点城市之一。 清明节假期,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硕士研究生徐冠勉专程来湛考察古代海洋贸易。
在教授极力推荐下来湛
徐冠勉今年29岁,籍贯浙江宁波,长在上海,曾在海事部门和航运公司工作,对海洋贸易有着独特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2014年底,“环南中国海与中外关系历史研究——两岸四地研究生学术论坛”在暨南大学举行。来自粤、港、澳、台两岸四地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100多人,分“环南海历史地理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东南亚关系史与华侨史”、“粤港澳社会经济发展史与海疆问题”三个专场举行研讨。其中,香港中文大学的徐冠勉(论文题目《南洋与北洋之间:清代潮州糖业的沿海商品链》)也是应邀参会代表之一。
这次为什么会选择来湛江考察?“香港中文大学贺喜教授曾多次来过湛江进行研究,出版过《亦神亦祖——粤西南信仰构建的社会史》等学术著作。在贺喜教授的极力推荐下,我就决定来湛江看看。”徐冠勉介绍,他之前也通过翻阅地方史志等资料,发现雷州半岛的古港、古商埠在中国海洋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有着重要历史研究价值。
探访赤坎吴川和徐闻等地
徐冠勉只身一人乘坐长途客运大巴车于4月3日抵达湛江,之后在当地好朋友的陪伴下,先后探访了赤坎、吴川和徐闻等地。
在赤坎老城区的大通街和古码头遗址,徐冠勉感受到古商埠的兴衰。当听到八旬高龄的潮州人后裔陈家如介绍说,当地潮州会馆最多时拥有好几百间房产,徐冠勉大为惊叹当年赤坎的繁荣。来到吴川梅菉和芷寮,徐冠勉又实地考察两处商贸重镇的历史遗存,从“湛江新闻网”上查到湛江晚报2012年7月曾刊登过专题《消失在历史中的芷寮港》,他还托湛江好友联系本报记者了解详细情况。在芷寮,旧时热闹非凡的商铺已难寻痕迹,只有一处处老建筑还见证当年的熙熙攘攘。看到一块石碑被置于路旁,徐冠勉说:“有关芷寮的文献记载不多,这些旧石碑就是珍贵的史料,应该好好加以保护和利用,可能会知悉更多当年海上贸易的历史细节。”
在徐闻,当得知明清时期徐闻县内所建立的潮州会馆竟然有县城、海安港埠、迈陈墟和曲界墟多达四所时,徐冠勉大为惊叹,原来徐闻那时的商业活动竟然已经如此活跃!
收获颇丰不虚此行
“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湛江,但收获很大,真是不虚此行!” 徐冠勉感叹道。他还关心地问:“湛江什么时候能通高铁?”当得知深湛高铁正在修建,湛江可能2017年通高铁时,徐冠勉高兴地说,有高铁之后,我来湛江就更便捷了。
“湛江人文氛围很好,特别是有难得的青年文化圈,很多本地年轻志愿者都在自发深入基层做着历史和文化保育工作,接触中颇能感受到他们浓厚的家乡情结。”徐冠勉认为,对于湛江来说,“海丝”既是重要历史,也是新的机遇。古为今用,知往鉴今。雷州半岛各个港口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相互有关联的,始发港和重要商埠的繁华并非偶然,应该好好对湛江古代海洋贸易历史加以深入研究;要强化文化遗产和古建筑、传统村落保护;继续巩固史迹点的完善和保护工作,借“海上丝路”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宣传力度,让外界更多了解湛江,更好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