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之杨锐

家乡区县: 四川省绵竹市

     杨锐(1857-1898),字叔峤,四川绵竹人,戊戌六君子之一。1889年(光绪十五年)授内阁中书,后晋为侍读。曾入张之洞幕府,在北京任职期间经常写信向张之洞密报朝中动态。中日甲午战争时,主张集精兵猛将大举北援,保卫津沽。1895年参与发起强学会。

     杨锐出身于四川绵竹书香门第,幼承父兄教养,少年时代即开始显露头角。参加院试时,张之洞将杨锐与其兄杨聪二人比为蜀中当代的苏轼和苏辙。及长,入已升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幕府,任职期间以其卓越的才华与高尚的品格深得张之洞的敬重,成为其重要幕僚。15年中,凡送呈朝廷的奏疏与重要文献,大多出自杨锐之手。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决心变法自强。6月16日,在颐和园内召见康有为,授以“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的六品官职,并给予专折奏事的权力。半月后,梁启超以举人身份受到光绪皇帝的召见,授以办理译书局的事务。继“明定国是”诏以后,光绪帝不断发出“行新政”的诏书,甚至一日数令,倾泻而下,决心变法维新。由于当年是戊戌年,史称戊戌变法。9月1日,杨锐在积极推行变法的湖南巡抚陈宝箴(戊戌变法失败后被革职)的推荐下,受到光绪帝的召见,向光绪极言兴学、练兵、用人等救亡之策,光绪以其所言切实中肯,甚为满意。接着又召见了刘光第、谭嗣同、林旭三人。9月5日加四人四品卿衔,参预新政,当时有关新政的诏书全由四章京代皇上草拟。加上一些守旧衰谬大臣已失去光绪帝的信任,因此,当时的四大章京颇有实权,按梁启超的说法是“名为章京,实为宰相”。“明定国是”诏发出以后,在清廷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派与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展开了激烈斗争,北京城内政治形势十分紧张。6月15日,老谋深算的慈禧针对“新政”采取了三项重大措施:一、将亲近光绪的翁同龢“开缺回籍”;二、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三、命二品以上大臣授新职须到西太后前谢恩,16日命崇礼署步兵统领。6月22日、23日又授荣禄为文渊阁大学士兼北洋大臣,直接 统帅驻防京、津一带的董福祥的甘军、聂士成的武毅军、袁世凯的新建陆军,24日派怀塔布管理圆明园官兵,派刚毅管理健锐营。这样首先牢牢抓住军权,并去掉光绪身边有一定影响的亲信。这时变法维新的口号已经喊了两月多,但各地巡抚总督见清廷实权仍在慈禧之手,大多数都持观望态度。光绪皇帝为了打破困境,大胆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8月30日裁撤了詹事府、通政司、光禄寺、鸿胪寺、太常寺、太仆寺、大理寺这些无所事事的衙门和充满着尸位素餐的官员,裁撤了湖北、广东、云南三省的巡抚(因这三省既有总督,又有巡抚);二是9月1日下诏把阴挠主事王照上条陈的礼部尚书怀塔布等交部议处。上谕发出以后,守旧诸臣初而震恐,继而切齿,怀塔布、 立山等人率内务府官员数十人环跪于慈禧面前呈诉光绪无道,继而又相率到天津就谋于荣禄。9月5日,西太后和他的亲信荣禄密谋决定废掉光绪皇帝。9月14日,光绪皇帝到颐和园向慈禧请安,慈禧明确表示了她的态度,对光绪帝施加了压力。光绪帝回宫以后,当天就写了一道密谕交给杨锐,其内容是:“朕惟时局艰难,非变法不足以救中国,非去守旧衰谬之大臣,而用通达英勇之士,不能变法。而皇太后不以为然,朕屡谏,太后更怒,令朕位几不保。当康有为、杨锐、林旭、谭嗣同、刘光第,可妥速密筹,设法相救。朕十分焦灼,不胜企望之至。

      24日凌晨,杨锐在绳匠胡同寓所被捕,与谭嗣同、刘光第、林旭、杨深秀、康广仁同时关押刑部监狱。28日,杨锐与以上五人同时遇害于北京菜市口,年仅41岁。 现有“杨锐广场”位于四川省绵竹市人民公园内。

哦,这样啊(2015-04-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