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附近有座石砌桥,这座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在大桥西侧桥头旁,有个砖瓦木石结构的凉亭,人称“望妻亭”。
相传乾隆年间,有一年春夏两季百日无雨,庄稼干枯。山东济南府有一佃户名叫张久生,妻子名叫李桂兰,夫妻俩刚结婚不到三个月,就遇到旱灾,麦子颗粒无收,既无吃,更无交租之粮,小夫妻俩愁得唉声叹气直怨命苦。
地主王员外天天派家丁到张家讨租逼债,张久生和李桂兰夫妻俩好话说尽,头皮磕肿也无济于事。这个狠毒的王员外,说在限期内不还,过一日利长一倍。王员外心里自有打算,张久生妻子李桂兰长得俊俏漂亮,美丽动人,便打起歪主意。
交租的限期已到,久生借债无门,自家的生活都保不住,天天靠妻子挖野菜糊口,艰难度日,哪有钱粮交租?王员外此刻凶相毕露:“如果两日后本利不还,拿你张久生的女人来抵债!”
小夫妻俩听了这番话,如同晴天霹雳。此时,恩爱的新婚夫妻喊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加了本利的24石麦子从何而来?夫妻欲外逃要饭,但行动早就被王员外派人监视了。
两日后,王员外骑着高头大马,穿着新衣,家丁抬着一顶轿子,吹吹打打的一路来到张家,不由分说,将李桂兰抢入轿中,抬了就走。桂兰在轿中悲哭挣扎。久生在轿后呼喊追赶,拉住轿杆不放,被王家的随从打倒在地,口吐鲜血,不省人事。桂兰在轿里看此情景,似万箭穿心,想跳下去扶起丈夫,可是手脚被捆住了。轿子渐渐地远去。夫妻俩谁也照��不得了。李桂兰哪能咽下这口气,她借口说肚疼,哭闹着要下来方便,抬轿人的心也被李桂兰哭软了,停下来给她松了绑,让李桂兰方便,在原地坐等她回轿。谁知这一等竟等了个空,李桂兰早已逃出山洼,躲进一个丁姓人家,换了身褴褛服装,之后便日夜兼程,逃进铁山寺这一深山老林。谁知王员外痴心难改,便四处布兵追寻。不多日,李桂兰真的被王员外和家丁找到了,但她宁死不屈,便在铁山寺庙旁的那座石桥上跳了下去,悲愤地离开了人世。
张久生被邻居救醒,得知妻子已投河身亡,他悲痛欲绝,满腔仇恨地放了王家一把火,连夜外逃出去。张久生追随爱妻的足迹,一路讨饭来到盱眙县铁山寺,痴望夫妻团圆,过着“你耕田来我织布”的美好生活。铁山寺东南有位姓沈的地主收留了他当长工。他在沈家一晃干了40年长工,积聚了近千两的银子,也再未取妻。张久生十分苦闷,经常到爱妻跳湖的桥畔独自流泪,思念亲人。这里远离集镇数十里,每逢阴雨天气,山路便无法行走,石桥常常被山洪淹成漫水桥,走东上西的人极不方便,再加上年久失修,每逢到汛期总要有人从桥上滑下去。张久生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心爱的妻子李桂兰惨死的情景,他把自己用血汗挣来的钱全部拿出来,改建了这座大桥。并在大桥西头建了个“望妻亭”,心里总算有了寄托。张久生把对爱妻的痴情和思念,把对旧社会的痛恨和埋怨深深地埋藏在心底,每天都要到望妻亭去走走看看坐坐瞧瞧,苦苦地思念着眺望着......。可惜,大桥与望妻亭均毁于日寇的战火。但是,“望妻亭”的故事却在周围广为流传。“望妻亭”遗址仍在,地方人民又在原址上修建了这座颇具纪念意义的亭阁。建设专家巧借张久生望妻的故事,巧妙地在“半醉桥”两头各建一座“双合亭”,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游人面前,成为铁山寺又一道美丽的风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