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平川遇泗州

家乡区县: 江苏省盱眙县

古泗州城自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建成以来,因其南北会要、依山俯淮、风光旖旎,一直是名城重镇,唐代的崔灏、李白、白居易,北宋的苏轼(号东坡居士)、林逋、范仲淹、王安石等都曾在泗州流连,写下吟颂的词章。这里单讲苏东坡在泗州的一段故事。

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末春初时节,苏东坡自黄州(今湖北黄冈县)移居汝州(今河南临汝县)途中,泊舟汴河口,驻足泗州城。“好在长淮水,十年三往来。”苏东坡曾六次经过泗州,前几次皆匆匆而过,这一次却在泗州逗留了近一个月的时间,促成此快事的是料峭春寒,淮水浅冻,暂不通航,因此得以游览泗州的风景名胜,聚会好友,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文章。苏东坡在头一天就该到泗州的,只因“发洪泽驿,中途遇大风复还。”待第二天风平浪静后二次挂帆西行。

有诗为证:

“风浪急如此,吾行欲安归。挂帆却西迈,此计未为非。

洪泽三十里,安流去如飞,居民见我还,劳问亦依依。”

当时泗州太守刘士彦是山东人,他早闻苏东坡大名,这日苏东坡的行舟甫浮,刘太守就立即前去拜访为其设宴洗尘。其后,几乎是天天陪苏东坡游赏山水风光,爬僧伽塔,游都梁山,看禹王台晓月、听龟山寺晚钟,与朋友诗酒唱酬。

泗州普照王寺有座高三百尺的僧伽塔,耸立城边,影投淮水。腊月十八这天,苏东坡在刘太守的陪同下爬上僧伽塔登高临远,一览“云山绕淮甸”的壮丽景色。泗州以下的淮河水流迅急���过往商旅视为畏途。人们在身临险境时最希望得到神灵的保护,僧伽是唐中宗时的国师,传说是观音菩萨的化身,坐化后安放在僧伽塔内,人们就认为僧伽塔是僧伽大士的镇妖宝剑,可以镇水泽、风平风浪,故往来舟船必登塔拜祭、敬香施财、祷求平安,遂相沿成俗。苏东坡在熙宁四平曾经泗州南下,在船夫的劝说下登上僧伽塔,”舟人共劝祷灵塔,香火未收锦脚转,回头倾刻失长桥,却到龟山未朝饭。”一柱香未烧完就登船南下,可见当时走的很急。这次再登僧伽塔当是故地重游,苏东坡看见许多人在淮河边洗浴,甚感不解,询问太守得知,泗州百姓每到腊月十八这天,有到僧伽塔下沐浴的习俗,以洗去污垢和“罪孽”。苏东坡联想到自己的坎坷经历有感而发:“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但洗、但洗,俯为人间一切。”人身上的脏东西可以洗掉,人世间的罪孽和肮脏何曾洗得掉?就算它能洗掉这一切吧。

从泗州城到都梁山淮河上有浮桥相通,桥长二里许,称为“长桥”。这一天天气晴好,刘太守又约苏东坡出城寻春,踏上长桥渡过淮水,到都梁山游览,天黑方归。当晚,苏东坡按纳不住对泗州、盱眙美景的赞美激情,欣然填词一首:

北望平川,野水荒湾。共寻春,飞步孱颜。

和风弄袖,香雾萦鬟。正酒酣时,人语笑,白云间。

飞鸿落照,相将归去。淡娟娟,玉宇清闲。

何人无事,宴坐空山。望长桥上,灯火乱,使君还。

第二天上午,刘太守读了这首诗吓出了一头冷汗。他对苏东坡说,你这首词不能给别人看,传出去就糟了,老百姓夜间过桥要罚两年苦役,太守犯法一定处罚更重。原来,词中的“使君”就是太守。刘太守是知道夜过长桥的利害关系的,但他看苏东坡玩得兴致正浓,不忍扫兴,以致晚归,但苏东坡并不知道。未曾想几句词会闯下大祸,苏东坡懊悔不已,只好笑着说:”我一生罪过,开口常是,岂在徒二年以下。”刘太守只好暗自叫苦。这首《行香子》后被人刻于都梁山秀岩,现已成为“盱眙第一山”的一个景点。

游山玩水、诗酒酬唱,时间过得很快,转眼腊月已尽,除夕来临。苏东坡入乡随俗,和妻儿一同守岁,“儿童强不睡,相守夜喧哗。”守岁是要吃年夜饭的,“使君夜半分酥酒,惊起妻子一笑哗;明朝积玉深三尺,高枕床头酒一壶”。刘大守送给苏东坡两壶酒,被他吃年夜饭时喝掉一壶,待天明时也只能是“高枕床头酒一壶”了。宋代泗州一带,在春节这天人们互相拜年,祝贺生意兴隆,开年大吉,叫做”开春市”、大年初一一大早,苏东坡出泗州城过浮桥到盱眙城去给朋友拜年,只到傍晚方回,见到长桥上熙熙攘攘,一片欢声笑语,“桥声春市散”原来是赶春市的人们纷纷回归。由此可见,淮上人家腊月洗浴、除夕守岁,吃年夜饭和春节拜年的风俗,早在宋代就很盛行。

紫鸢(2015-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