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历史

家乡区县: 广东省化州市

化州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鉴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1′--110°45′、北纬21°29′--22°13′。东与高州市、茂南区接壤,西与廉江市、广西陆川县相邻,南与吴川市相连,北与广西北流市交界。总面积2354.2平方公里。全市共辖17个镇,1个开发试验区,5个街道办事处。

化州建县始于公元426年(南朝·宋,元嘉三年),化州这块地区首次以“化州”命名是在公元980年(即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化州古称高兴郡、罗州县、石龙郡、石龙县、罗州、南石州、辩州、陵水郡、勋州、化州路、化州府,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石龙的名称,源于相传有龙潜于罗江之中,变化无穷,所以当地在南朝梁时根据此传说为当地取名为石龙县、石龙郡。(因盛产橘红,橘红明清时列为贡品又称橘州).

化州历史沿革(化州境内各时期所属及名称、行政级别、领土变化)(郡、州(府)、路可等于现在的省,县、城差不多相当于一个城市,这个我也不是很确定,是问了历史专业的)

【唐尧虞舜时期】

约公元前26世纪初至公元前21世纪初,今化州境属南交。

【夏、商、周至秦时期】

约公元前21世纪初至公元前256年,今化州境属百越。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平定南越,置南海、桂林、象郡,今化州境属象郡。

【汉至晋时期】

秦亡后,南海郡尉赵佗取桂林、象郡,称南越武王,及至西汉前期,今化州境属南越国。

公元前111年(西汉,元鼎六年)汉灭南越国,分其地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今化州境属合浦郡高凉县。

公元147年(东汉,建和元年)合浦郡分立高兴郡,今化州境属交趾刺史部高兴郡。

168年(东汉,建宁元年)改高兴郡为高凉郡,旋废,今化州境属交趾刺史部高凉县。

203年(东汉,建安八年)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今化州境属交州高凉县。

210年(建安十五年)分交州为交、广二州,今化州境属广州高凉县。

220年(建安二十五年)分高凉县立高凉郡,吴又立高兴郡,俱属广州,今化州境属高凉、高兴二郡地。 280年(西晋,太康元年)灭吴,高凉、高兴二郡仍吴制。太康中,撤高兴郡并入高凉郡,今化州境属高凉郡高凉县。

【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426年(南朝·宋,元嘉三年)檀道济筑石城于陵罗江口(今合江圩陵江与罗江汇合处),置罗州县(县治所陵罗江口,今化州市合江镇合江墟),今化州属广州高凉郡罗州县地,此为化州建县之始,距今1585年。

齐同宋制。

528年(梁,大通二年)置石龙郡、石龙县,又升罗州县为罗州,州、郡治所均在今化州城东北旧城岭,置刺史,领石龙、高兴二郡。

至558年(陈永定二年),罗州辖境包括今化州、廉江两市全境、吴川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和高州西部、西南部,及至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

589年(隋,开皇九年)隋灭陈,废高兴、石龙二郡,以州统县。罗州领石龙、吴川、茂名三县。

607年(大业三年)废高州、罗州,立高凉郡(郡治今阳江市区西三十里)。石龙县属高凉郡。

621年(唐,武德四年)废高凉郡。

622年(武德五年),复置罗州,(治所石龙县,今化州城),领石龙、吴川、陵罗、龙化、罗辩、南河、石城、招义、零绿、慈廉、罗肥十一县,辖今化州、廉江两市全境、吴川局部、湛江市区局部,及至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属岭南西道邕管经略使。

623年(武德六年)罗州徙治石城,另置南石州(治所石龙县,今化州城),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慈廉、罗肥六县,辖今化州全境及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

627年(贞观元年),省慈廉、罗肥2县(此两县在今化州境)入石龙县。

635年(唐,贞观九年)南石州更名辩州,领石龙、陵罗、龙化、罗辩4县。

乾封二年(667),罗辩县(此县即前文之“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中的部分地域)属禺州(今广西境)。

天宝元年(742年)辩州更名陵水郡。

758年 (乾元元年)复称辩州。

773年(大历八年),龙化县(此县即前文之“广西博白、陆川、北流等今两广接壤地带”中的部分地域)属顺州(今广西境),辩州只领石龙、陵罗(陵罗县治在今化州西北境)2县。

904年(天佑元年)更名勋州,后复名辩州。

五代,后汉沿唐制,辩州领石龙、陵罗二县。

【宋、元、明、清时期】

972年(北宋,开宝五年)废罗州入辩州,以吴川来属,省陵罗入石龙,辩州领石龙、吴川两县。

980年(北宋,太平兴国五年)辩州改称化州,此乃化州命名之始。因州治西南三里石龙岗有石龙胜迹,以龙能变化,故名化州。

1161年(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州守李丹从河东徙城于河西,筑化州城,州署建于石龙岗南(今化州市公安局驻地)。

1167年 (南宋,乾道三年)析吴川西乡为石城县,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

1278年(南宋,景炎三年)宋帝日丙即位于硇洲,升硇洲为翔龙县,隶属化州。化州领石龙、吴川、石城、翔龙四县。

1278年(元,至元十五年)置化州路,领石龙、吴川、石城三县,属湖广行中书省。

1368年(明,洪武元年)改化州路为化州府,隶属广东行省。

1374年(洪武七年)降化州府为州,并附郭县石龙入化州,石龙县从此撤销。化州领吴川、石城二县。洪武九年(1376年)化州降为化县,属高州府。

1381年(洪武十四年),县复改为州,化州仍领吴川、石城二县,仍属高州府。

清,沿明制,化州领吴川、石城二县,属高州府。

【民国时期】

1912年(民国元年)废府、州,撤高州府,化州改化县,广东省派出高州绥靖处,化县属高州绥靖处。  1914年(民国三年)撤高州绥靖处,设高雷道,化县属高雷道。

1920年(民国九年)撤高雷道,派出高雷善后处,化县属高雷善后处。

1925年(民国十四年)撤善后处,派出南路行政公署,化县属南路行政公署(以税收来划分的,相当于省级别的)。

1926年(民国十五年)改设南路绥靖专员公署,化县属南路绥靖专员公署。

1936年(民国二十五年)11月广东派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后,化县属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47年(民国三十六年)第七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后,化县属第八专署行政督察区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公设设钦廉区专员公署并改为高雷区专员公署,化县属高雷专区。

1952年,粤西行政公署成立,化县属粤西行政区。

1956年,粤西行政公署改为湛江专员公署,化县属湛江专区。

1958年,按地理、经济、生产等条件小县并大县,化县与吴川县其余部分合并,改称化州县。原茂名县(今高州市)的南盛、兰石(今有吴川市兰石镇)、龙首(今有吴川市浅水镇龙首村)、高栈(今有吴川市浅水镇高栈村)划归化州县。

1961年分县后兰石、龙首、高栈划归吴川县,南盛划归化州县。化州县政府驻化州城原化县政府驻地。

1968年湛江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化州县属湛江地区。

1983年,归茂名市管辖。

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同意撤销化州县,设立化州市(县级),以原化州县的行政区域为化州市的行政区域。自此,化州为市(县级)建制。

【2000年后】

2002年,化州市辖3个街道(河东、河西、下郭)、20个镇(丽岗、宝圩、南盛、同庆、长岐、杨梅、良光、笪桥、新安、官桥、兰山、中垌、平定、文楼、林尘、合江、江湖、那务、播扬、石湾)、2开发区(鉴江经济开发区、北岸开发区)。

2003年兰山镇并入中垌镇;分别撤销石湾镇、南盛镇,各自设立街道办事处,作为化州市的派出机构。

2008年,化州市辖丽岗、宝圩、同庆、长岐、杨梅、良光、笪桥、新安、官桥、中垌、平定、文楼、林尘、合江、江湖、那务、播扬17个镇,设有东山街道办事处、河西街道办事处、下郭街道办事处、石湾街道办事处、南盛街道办事处5个派出机构和鉴江经济开发区。

现在,全市共辖17个镇(2008年至今),1个开发试验区,5个街道办事处。化州城区主要分为河东、河西、下郭、北岸四大区,现有两大商业街道分别为河东区的三十米街和河西区民主路的步行街。

黎文龙(2015-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