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盎(571--646年),字明达,隋唐高州良德人(今高州市东北),冼夫人之孙,隋开皇中(590年左右)任宋康县(今阳西县)令,十年(590年)番禺俚族首领王仲宣起兵抗隋,围攻广州,冼夫人派冯盎前往救援,击败王仲宣,因功封高州刺史。仁寿二年(602年)盎请命平潮、成等五州之僚乱,授金紫光大夫、汉阳太守。大业七年(611年),追随隋炀帝征辽东,后升迁左武卫大将军。大业十四年(618年),隋朝灭亡,盎与子智戴逃返岭南,聚集各部首领,拥兵五万,守土防乱。唐武德三年(620年),盎率兵平番禺、新州高法澄、冼宝彻之乱,五年归降高祖,李渊以其所辖之地分高、罗、春、白、崖、林、振、儋八州,授盎上柱国、高州总管,封吴国公,后改越国公,封其子智戴春州刺史、智戣东合州刺史。不久,又改封盎为耿国公。贞观元年(627年),有人诬告冯盎反叛,太宗诏兵准备讨伐,魏征谏乃止,派散骑常侍韦叔谐前往安抚,盎派其子智戴入京侍帝。五年盎上京朝见。不久罗窦诸垌僚人叛乱,太宗诏盎平定之。其时,盎有奴婢万余人,辖地二千里,治理得法,民心信服,社会安定。盎有子三十人。死后,赠左骁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