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处在阆中市内、嘉陵江边。阆中市是巴蜀之要冲、川北之重镇,有近2千平方公里,约90万人口,古称阆苑。
阆中古城被号称为全国四大古城之一(另外三处是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安徽歙县),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完全按照唐代天文风水理论的一座城市,被誉为风水古城。城中四四方方的街道、整整齐齐的青石板路、沿街悬挂的红灯笼,把人带入悠远的历史。 古城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其民居融北方四合院和岭南庭院建筑于一体,独具特色,具有明代的疏朗淡雅风韵,又有清代精美繁复的特色,展现的是古、雅、幽、精的韵味。古城内老街交错,古巷纵横,有90多条,其中的20多条街巷乃保留有唐宋时的建筑风格,乃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古城景点包括:张飞庙、巴巴寺、华光楼、锦屏山、滕王阁、大佛寺、清代考棚、马家院、张家院、状元洞等。
阆中古城山围四面,水绕三方,天造地设,风景优美素有“阆苑仙境”、“巴国蜀国要冲”之誉,唐代诗人杜甫在这里留下了“阆州城南天下稀”的千古名句。苏轼曾赞道“阆苑千葩映玉寰,人间只有此花新”,陆游也曾在此留下了“城中飞阁连危亭,处处轩窗对锦屏”的佳句。阆中源远流长的历史,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众多韵味横溢多珍贵的文化遗迹。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灿若群星的众多文物遗迹,构成了阆中古城在发展旅游中的独特优势。
贡院(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又称作“考棚”,位于学道街北侧,是科举时代仕子应试的考场。阆中考棚建于何时,无确切记载,查明嘉靖《保宁府志》,说府文庙西为府学署,地点在今绸厂和丝绸电厂内,明洪武四年在今学道街考棚处建抚按行台,清代则改为学院行署,顺治九年,四川临时省会设于阆中,并在此举行四川省乡试四科。清嘉庆二十二年,川北道黎学锦进行重修,“另为改造高朗,东西拓地数丈”。现在的贡院占地33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103平方米,为三进四合庭式建筑,穿斗木结构,房舍整齐,高出四周民房。第一进正厅为至公堂,即为考官唱名、发卷、监考的场所;第一进与第二进两厢为考室,每间考室有进出小门一道,正中墙头有小窗一扇,房顶置亮瓦
和气孔。第一进庭院中有十字形走廊,两边栏杆连带靠背木椅,供考生休息侯点。第二、三进为考生食宿之所,亦为四合庭式一楼一底建筑,中间有纵向走廊通连;楼名明远楼。此外,还有供房师(阅卷官)、考官生活及办公用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