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山口镇简介
山口镇位于合浦县东部,东与广东省廉江县高桥镇相邻,南临北部湾,西与合浦县的沙田镇、白沙镇接壤,北靠博白县龙潭镇,距合浦县城77公里,东距广东湛江市95公里,北距玉林市116公里。全镇辖区面积123.6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450公顷。山口镇是合浦县东部重镇,古称山之口,是古代祖国南疆的军事要塞之一。明洪武年间,先后设永安守御千户所和永安守备,负责地方防卫和沿海边防。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至明末所设的涠洲游击及所部陆营、水师左、右部也驻防永安城(今山口镇永安村)。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设龙门协水师右营,驻防永安城,管辖戍守合浦沿海一带。山口镇又是粤桂两省区的交通枢纽之一。325国道渝湛高速公路、玉林至山口一级公路、湛江至山口一级公路在镇境交接,是西南各省至粤西南的必经之地。东西两翼有英罗港和沙田港两个出海口,距沙田港仅14公里。工业主要有烟花爆竹、塑料、兽药、食品、饮料等行业,农业以经济作物和海水养殖比较著名。山口镇拥有广西最大的综合批发市场——两广市场,占地达68.67公顷,总投资13亿元,可容纳5万人经商居住。山口是著名的红树林之乡,境内拥有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态保护圈网络的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山口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
建置沿革 山口镇自汉以来属合浦县地。明代,山口属海岸乡。清雍正元年(1723年)在镇境永安城设县丞署,管辖与博白、石城(今廉江)县交界地区。清道光八年(1828年),山口属永安团。民国初至民国15年称山口乡,民国35年改称山口镇。1949~1952年先后属第二区、第四区、第十区。1953~1956年属山口区。1957年称山口乡。1959年改称山口人民公社。1984年称山口镇。2002年,全镇辖圩镇居民委员会和山口、山北、山西、山南、山角、水东、河面、丹兜、永安、新圩、中堂、英罗、北界、高坡、山东15个村民委员会,198个自然村,总人口7.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375人,非农业人口8625人。
自然环境 全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以台地为主,地势比较平缓。中部为小平原,东西南三面临海,海岸线长42公里。最高点为烟墩岭,海拔76.6米,是一座死火山。境内主要河流有武留江,发源于镇驻地西南3公里处,流经高坡、北界两个村于英罗港入海,全长7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海洋气候,气温适宜,年日照时数为1920.2小时,年均气温22.4℃,年降雨量1680~1690毫米。矿产资源丰富。储有大量优质的高岭土、火山灰、石英砂、花岗岩、石灰石、玄武岩等。其中火山灰分布于镇南9公里处的烟墩岭周围,已勘探查明的矿层厚达144米,面积0.49平方公里,为大型矿床,可露天开采。石灰石分布于水东、山北、河面、山西等地。玄武岩分布于英罗、北界、新圩等村一带。
名胜古迹 红树林自然生态保护区。位于镇境英罗港一带的红树林,是全国大陆海岸中发育最好、面积最大、结构较典型、保护较完整的红树林区。保护区海岸线长50公里,保护面积8000公顷,其中有林面积800公顷。保护区内红树林秀丽奇特,高大繁茂,有的高达4米,直径14~20厘米。林带内潮沟发达,各种生物栖息繁衍,构成一个独特的红树林生态系统,有8种真红树和5种半红树植物,96种浮游植物,150种底栖硅藻,52种鱼类,81种虾蟹,90种贝类,26种浮游动物,106种鸟类,258种昆虫,26种其他动物。1990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为5个国家级海洋类型保护区之一,1993年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与自然生态保护圈网络。2002年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2003年1月列为自治区绿色环保教育基地。保护区附近,还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儒艮(美人鱼)自然保护区。
永安大士阁。位于镇境永安村内,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士阁建于明万历四年(1576年),建筑面积234平方米,为亭阁式结构,六进三开间,前后两座相连,中间无天井相隔,前座为9檩无廊森林构架,后座为11檩无廊木构架;立面分上、下两座,内部平面构造是统一的整体。整个建筑以后座的三进四柱厅为中心,木构架采用穿斗式结合抬梁式,作榫铆连接,以穿枋纵横穿联各柱,连成一个完整的构架。全阁共有36根木柱,72条枋,木柱下莲瓣石础,阁顶饰有双凤朝阳、二龙戏珠等雕塑。大士阁坐北向南,面临大海,气势磅礴。大士阁周围还有永安古城遗址,旁边有珍稀树种箭毒木。辖区内的古迹还有千人坟、关帝庙、古代合浦七大珠池中的永安池和乌泥池。
城镇建设 1990年,山口圩镇占地258.42万平方米,有主要街道4条,总长11公里,面积27.9万平方米。2000年,山口镇先后被列为合浦县和自治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投资1.2亿元,兴建两广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到2002年止,共引进资金2亿多元,先后完成了两广市场内路网、排污、供水、供电、路灯和农贸菜市、成衣日杂百货、建材电器、农副产品及水果4大专业市场的工程建设,同年11月23日投入使用。2000~2002年,进行旧街道改造,完成山口至沙田公路绕城的部分排污工程,投入40多万元重新安装了从高速公路沿325国道至金都酒店的路灯。2002年,圩镇面积达450公顷。同年对8条主要街道进行路面硬化,从粤桂饭店到钦州兽药厂两旁均种植了扁桃树和芒果树,街道安装路灯总长9.2公里。城镇居民住房大部分实现了钢筋水泥楼房化,建筑总面积2400万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12.8平方米。
邮 电 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镇境永安村设白马驿。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山口始设邮政代办所。民国21年(1932年),山口镇通电话。1952年,山口装有瑞典磁石式无绳交换机1台20门,是当时合浦县14部交换机之一。1985年利用幻线开通B55型电传机报路。1987年5月开通公馆至山口4路高频通信设备。1990年5月,山口邮电支局综合楼竣工投入使用。同年开通500门全电子自动电话交换机,实现了与县城市话等位拨号,进入全国长话自动交换网。1995年底,安装EWSD数字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2560门,同年开通移动电话。2002年,全镇共有市话6800户,53%的家庭装有程控电话。
供电供水 1963年,山口以柴油发电机发电供给镇直机关及街道照明。1976年起由西津电网供电照明及工业使用。2001年,建成35千伏变电站,由公馆110千伏变电站引入电源。同年,全镇16个村(居)民委员会实现了村村通电。1970年,兴建水厂1个,日供水50吨。1981年扩建,日供水450吨。2002年共有水厂2个,日供水1000吨。
名优特产 烟花爆竹是合浦县著名的传统产品,而山口镇则是主要产地之一。爆竹名牌产品主要有金炮、888电光炮、全红礼炮、彩皮排炮等。烟花产品有300多个品种。烟花爆竹成为山口镇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1999年烟花爆竹企业总产值300万元,2001年增加到900多万元,2002年,全镇有烟花爆竹企业4个,总产值达1800多万元,营业收入1100万元,上交财税400多万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953万元的43%。
永安黄皮果。镇境永安村出产的黄皮果远近闻名,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永安黄皮果特点是:果实大、皮薄、肉厚、爽口、味甘甜、核小,多数为单核,极少双核。营养价值很高。除生食外,可制黄皮干、黄皮酱,深受当地群众及各地客商的喜爱。
乡镇企业 1981年,山口乡镇企业主要有农机厂、五金厂、爆竹厂、食品厂、饮料厂、服装厂、陶瓷厂、水厂、鞋厂、火山灰厂等,共有干部职工750多人,当年企业总收入273.89万元。1990年以来,加快发展乡镇企业的步伐,镇办、村办、联办、民营等多轮驱动。1994年全镇共有企业2846个,其中镇、村企业25个,联办及民营企业2839个,从业人员9475人,企业总产值6亿多元。2001年,全镇共有企业380多个,其中总产值超过500万元的企业6个,从业人员1万多人,当年企业总产值达12.8亿元。
农、渔业 山口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1983年,水稻总产量8717吨。经济作物有红薯、木薯、花生、西瓜、甘蔗等。1986年,木薯总产量达4088吨,花生1569吨。1994年,全镇有耕地3796.8公顷,其中水田1256.3公顷,旱地坡地2540.5公顷。还有浅海滩涂4667公顷,盛产沙虫、龙利、沙甲、黄丝、虾蟹等。同年产稻谷10559吨,人均产粮258.4公斤,红薯4332吨,海产品4524吨,水果2900吨,生猪存栏量26008头,牛存栏量11602头,农民人均收入1782元,被列为广西百强镇之一。2000年以来,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效益农业,适度调减水稻种植面积,重点抓好花生、木薯、蚕桑、西瓜等经济作物,发展海水养殖。2002年,全镇共有海水养殖专业户2500多户,从业人员7600多人,养殖对虾、大蚝、牛耳螺、花甲螺、橡鼻螺、青蟹、沙虫、跳鱼等。养殖面积1534公顷,总产量16900吨,总产值9500万元。同年,全镇粮食产量17494吨,农业总产值2.9亿元。
商 业 清乾隆年间,设山口、永安两个圩镇,赶圩人员为邻近村民,交易商品有谷、米、木薯干、花生、花生油、海产品、日杂等。民国时期,由于修通了合浦至山口公路,各地客商到山口做买卖,圩期有3000多人赶圩。1964年建成山口农贸市场,面积5332.8平方米,圩期较旺时,镇境及博白县、广东廉江县等地有1万多人前来做买卖。由于市场拥挤,部分群众在公路两侧摆摊交易。1980
年后,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体私营多种经营的商业网络,各村都有商店及日杂、副食摊点。1994年增建山口振兴市场,面积6667平方米,圩期日交易额30多万元。2000年兴建两广大型综合批发市场,占地68.67公顷,总投资13亿元,可容纳5万人经商居住。2002年完成第一期工程,建成了18万平方米的4大专业批发市场,共有商铺及摊位10100个,其中农贸菜市摊位及铺位2000个;成衣、日杂、百货批发市场摊位及铺位1300个;建材电器等工业品批发市场摊位及铺位1500个;农副产品及水果批发市场摊位及铺位1300个;外来经商住户经营铺面4000多个。当年全镇共有工商业户514户,其中个体工商业户446户。
教 育 民国年间,山口始有公立小学。解放后,全镇居委会、村委会都兴办有小学。1956年创办山口中学。“文化大革命”期间,各大队小学附设初中班。1981年,全镇共有完全中学1所,农中1所,中学教师58人,学生584人;小学16所,教师381人,学生5254人。1984年,全镇16所小学“四率”经自治区进行验收确认,达到和超过教育部颁布的标准,山口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普及初等教育的乡镇之一。1999年通过自治区“两基”验收。2002年,全镇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2所,教学点3个,共有初中教学班47个,在校初中生2880人,有小学16所,分校11所,教学班263个,在校小学生10460人。中小学生入学巩固率98.6%。同年还有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分校16间。
我的能力秀网址:http://wm23.cn/144950830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