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氏书香古宅

家乡区县: 宾阳县

宾阳县古辣蔡氏古院是目前广西南宁市唯一家以古建筑、古文化和现代农业相结合为主要特色的旅游示范区。景区主要以古建筑、古聚落文化、民俗风情、农业观光为主要吸引物,开展了农家乐接待和乡村旅游活动,是自驾车游的理想目的地。

蔡氏书香古宅景区古宅群始建于何时已无可考证,最古老的建筑在清朝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毁于兵燹。现存最老的建筑为清代举人蔡凌霄于咸丰九年后重修。

蔡氏书香古宅群占地近7万平方米,大小房屋180多间。主体建筑均分为正厅、二厅、三厅,正厅最高,二厅、三厅渐次递减,体现正殿至高无上的地位;各厅室之间左右均有首廊连接,中间有天井,形成“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体现“四方聚财”的民间建筑理念。外围四面绕以包廊,形成抱护之势。包廊的后面两角,各设有一个高高的炮楼,守护者在此可了望村内外的动静。村庄外围建有三合土围墙,围墙开有便于放枪的“枪眼”,围墙外是护村的池溏。从整个格局看,蔡氏古宅颇有深宅大院气派。整个建筑严整的对称艺术显得尤为突出,更体现屋宇的庄严与威势。院内地面用大青石或青砖铺就,主道和非主道的铺法有等级差别。屋上有雕梁画栋,门窗饰以“福禄寿”等篆文图案,前门亦有山水及篆文书法,整座建筑很富艺术性,体现出浓厚的文化底蕴,可为研究本地清代民居的一个典型的活样板。  院内地面用大青石或青砖铺就,设有根据尊卑长幼的次序用来迎送客人的主道和非主道。厅堂前后左右设有一围二围甚至三围的厢房,厢房之间都有长廊相隔和拱门相通,廊道由大青石条、石板和青砖铺砌,修建有完整密封的排水系统,长廊笔直狭长,清静幽深,形成迂回环抱之势。宅门上绘有山水花鸟壁画和撰写金文小篆书法作品,屋顶鸟兽形檐角高翘,屋内祥云状雕梁画栋,厅门用楠木浮雕制成,外窗用青砖饰砌“福”、“禄”、“寿”等字,整幢建筑别有风韵和情趣,体现出了蔡家作为官宦世家的庄严气派与书香门第的诗风书韵。

新屋部分的建筑,严整的对称艺术特点尤为明显,更体现出屋宅的庄严与威严。地面用青砖铺就,主道和非主道的铺设均依据一定的法则进行,屋上雕梁画栋,门窗饰以“福禄寿”等篆文图案,前门亦有山水画及篆文书法,整座建筑很带艺术性,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和想象中的一样,这是一个建筑群体,坐落于城市之外。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一制,像北京的四合院,房屋前后庭围以环抱方式亲近贴靠走进屋里面的人。只是北方是以众合一,南方却是单一的,这种家园梦想总是以自己的想象尽情地抒发在意外。

庭院深深闻书香。青堂瓦舍、庭院深深,久经年岁的古宅,静静地保持着原有的姿势与装扮,时间的流逝在此也仿佛缓慢了许多。蔡氏古宅曾人才辈出,是宾阳县有名的书香之地,在宾阳曾具有显赫的地位。

蔡氏家族在清末民国时期,是一个十分显赫的家族。清雍正、乾隆年间的蔡天泽就读国学成了蔡氏家族的第一个太学生。他的孙子蔡士瞻秉承家训发奋攻读,被赐赠为正五品奉政大夫。蔡士瞻的儿子蔡光宗、蔡光烈均为太学生,亦赐赠奉政大夫。蔡光烈还被封为“文林郎”,官至知县。蔡光烈的儿子蔡凌霄于道光二十九年以乡试第四名中举,步入仕途,先后任广东定安、澄海、英德、揭阳等县知县。至蔡光烈的孙子蔡钦孔,终将祖业推向极盛。蔡氏古宅留传着蔡氏家族缭绕不绝的书香,亦记载着蔡氏家族百多年的沧桑。

由于受局势影响,“书房”只建了一层便草草封顶。当年这里长年供奉着孔圣人的雕像,蔡氏子弟在这里接受“涂眼加戒尺”式的极其严格而近乎残酷的私塾教育,蔡氏家族信奉“棍棒打出聪明子”的遗训。

雕梁画栋依旧,昔日繁华不再。仰望森严屋宇,使人分明感受到的是满屋书香缭绕的气息。最令人欷歔不已的是,一个家族,几百年书香不绝脉脉相传,靠的是一种什么精神来支撑?这恐怕不是封建社会一句“学而优仕”所能概括得了的。

最爱的是走马廊,虽然只是一个方框,但与江南熟悉的印象中是一个味,下雨的时候不用打伞上和下也能走遍全家。还有那树,在这四座大院的前面,像是迎客一样,大而茂盛。它默默地站在人世间,以它的年轮一圈又一圈地记录着年月的痕迹,以它的树眼默默地注视着人间的聚散、浮沉、来去、却依然无声,那就是人们的爱情、红尘、生命、默然的接受。没有询问关于屋主的一些故事,只是四处走了走,在古宅的面前与岁月相比,我是浮躁的,这是谁家的庭院深森,是注定要贮藏了今生,古今多少事,都会风清和云淡。

封叶芳(2015-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