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市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下游,是遵义市代管的一个县级市。与四川省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赤水是全国十大竹乡之一,有竹类40余种,以楠竹著名,有“楠竹之乡”之称。赤水因美丽而神秘的赤水河贯穿全境而得名,更因中国工农红军“四渡赤水”以及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而扬名中外。
赤水位于贵州省西北部,赤水河中下游,与四川南部接壤,历为川黔边贸纽带、经济文化重镇,是黔北通往巴蜀的重要门户,素有“川黔锁钥”、“黔北边城”之称。赤水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全市森林覆盖率74.2%,居贵州省第一位。赤水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唯一以行政区命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千瀑之市”、“丹霞 之冠”、“竹子之乡”、“桫椤王国”的美誉。
赤水推进城市环境整治工程,生活垃圾处理率100%,烟控区覆盖率100%,噪声达标覆盖率83.5%,城市气化率7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达100%,工业废水排放标率年达到了90%以上。2003年以来,全市加大了对水电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目前年发电达2.3亿度。大力发展城镇民用天然气,短程汽车全部实现天然气代燃油,清洁能源推广应用率达91.2%,是全省第一个使用并且全面普及天然气的城市。
从古至今,赤水人民都有爱林护绿保山水的优良传统。进入新世纪后,坚定不移走“退耕还竹”线路,不到10年时间新造竹林71万亩,总面积达到125.3万亩,位居全国十大竹乡第二位,人均竹林面积第一位,成为我国重要的竹业基地(西南地区最大竹材产区)。木材蓄积量达602.89万立方米,楠竹蓄积量7000万株,杂竹蓄积量211.2万吨。 通过造竹,赤水市水土保持效益得到明显提高,每年排入长江的泥沙量减少了近500万吨。
赤水市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为18.1℃,年均降雨量1292.3毫米,年日照时数1297.7小时,年均相对湿度82%,无霜期340~350天,并随海拔高度上升而递减,800米以下地区无霜期300天左右,800米以上地区无霜期210~300天。 赤水7月平均气温最高达28℃左右,1月平均气温最低仅7.9℃左右,气温年较差为20.1~20.5℃,极端最低气温为-4℃,极端最高气温39℃。由于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40℃以上的伤害性高温罕见。 年降水量在800~1700毫米之间,降水量主要集中分布在4~10月,约占全年的80%以上。夏季(6~8月)降水量最多,达383~681毫米,占全年雨量的40.12%~44.7%。冬季(12~2月)降水量最少,仅58.3~166毫米,占年雨量的6.5%~10.5%。 常年主导风向为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北风。极端风速可达27米/秒,风力10级。平均风速1.6米/秒。8级以上的大风常发生在3~9月,7、8月最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