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焰山位于湖北省红安县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主峰海拔770.5米。山上有寨,现仅有残墙和西门。九焰山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薛刚反唐时,曾一度在此扎寨屯兵,武三思率兵前来“围剿”,在这儿上演过“布下三才八卦九宫阵,火攻九次焚烧九座山”的悲壮一幕,九焰山因此而得名。
九焰山四周群山环绕,巍峨壮丽,让人领略到大山深处的清新静谧,大别山风情的自然风光。
西城门高约2米,宽1米,城墙全用块石砌成,瞭望台、瞭望孔保存完整。进西门往东南方向200米处有一巨石,五米多高,岩上“司马岩”三字苍劲古朴尚可辨认,其余小字因岩石风化辨认不清,岩上文字皆为繁体,巨石面向西南,已被树木掩映。
东门只残存半边城门,与之相连的城墙只剩下断壁残垣,所有的城墙皆是依山造势,建在离山脚三分之一处,既便于防守,又尽量给山上留够生活的空间。城门外是万丈深壑,近前让人有一种眩晕的感觉。东门对面便是牛头山,牛头山有一坡名“杀牛盘”,传说朱元璋年轻时在此杀一头牛充饥,将牛尾插入石缝中,随即长成树叶如牛头山,树杆如牛蹄的大树。东门险峻异常,只有一条山脊通向牛头山,东面是万丈悬崖,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东门向西300米处有一巨石突出于崖壁,约3平方米。此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眼前层峦叠障,如风拂浪,有一种“下视青天万里开”的浩瀚感觉。崖峭立如壁,山风吹来,一种凌空欲飞的感觉油然而生。沿东门城墙向西1公里,然后折下山就是止止洞。传说此洞因当年一位名叫止止的僧人在此修炼而得名。止止洞洞口向东,洞径深10米余,高宽约4米,此洞颇怪,里面呈“凸”字形,顶部有一条0.5米的裂缝直通山顶。洞内石壁上隐约有字,仔细辨认,方才确认,是明隆庆壬申(1572年)耿子颐题写的“止止洞”和“凝神”字样。1934年,红25军奉命北上长征,重新建立的鄂东北道委委员会设在此洞,他们就在这里指挥鄂豫皖边区的游击斗争。
南门地势同样十分险要,还有滚木擂石的支架残骸,其间有两道小梁作屏障,这山上有樱桃、檀树、松树、桃树、野猪、野山草、野鸡、野兔等,地下有全胡、柴、胡、天麻、桔根、南天星,还有七叶一枝花、野人参、竹荪等药材,另外还有可食用的蕨苗和香椿芽!”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