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滚龙艺术之乡---寨英古镇

      寨英古镇位于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53公里、松江公路贯穿全境,是中国历史上川楚之民最早进入贵州朝觐梵净山的梵净山东线古道必经之地,它也是迄今为止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

       它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第六子朱桢进入梵净山区的屯兵之地。2002年3月,寨英镇被省政府命名为“寨英滚龙艺术之乡”;2003年3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同年 11月被省政府批准为“贵州省级风景名胜区”;2004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滚龙艺术之乡”;2006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8月荣获“中国最具特色古镇”的称号;2010年荣获“中国特色旅游景观名镇”称号。

      城内的古城墙、古城门、水门码头、古石板街道、八大商号及桶子屋民居、会馆等遗址尚存,更见当年的热闹繁华景象,是一座苗汉文化交融具有典型徽派建筑风格的古镇,时有“小南京”之称。上千年历史悠久的滚龙民间艺术,依托现今工艺技术发扬光大,全镇人民炽热传承,使其当之无愧被冠以“中国滚龙艺术之乡”的美誉。

      种种荣誉,来源于人们的肯定。古镇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朝建国之初的1385年以前,那时的寨英的土地上还是一片荒芜。1385年的征蛮战争之后,寨英被朱元璋六子朱桢选作战略要地,开始了城镇的雏形构建。寨英的发展与铜仁建府有着密切的关系,早在1413年铜仁建府之前的宋、元时期就有湖南、江西和四川的客商沿着辰水(今锦江),來到这块被朝廷羁縻着的蛮荒地域,那时这些以物易物的商贸活动都來去匆匆,因为在客旅心目中,这里依旧是茹毛饮血的鬼方魔乡。随着铜仁的建立,环境的相对安宁,寨英等作为军事目的而设置的古城,成为了辰水上下最为繁华的商埠要津,舟楫往返、商旅幅辏。所以它是古代南方长城——“苗疆边墙”外围“生苗”经济中心,亦是中国西南地区由军事屯堡转为商贸重镇的典型。

      

风雷峰回路转(2015-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