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氏夏邑支脉

家乡区县: 夏邑县

 

班姓夏邑支脉(以下称夏邑班姓)是中华班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元朝至正元年(公元1341年),该支始祖班从善从陕西省扶风县班家沟迁居夏邑。拉开了夏邑班姓的发展史。660多年来,已繁衍到29世,总人口已超过5万人。因此,我们把班从善称作是班姓夏邑支脉的始祖,也称作支脉之祖。

一、夏邑班姓的先世

(一)、夏邑班姓先世的始祖 。 春秋时期,斗伯比是楚国第十四代国君若敖的儿子,若敖死后,斗伯比寄居在陨国其舅父家中,和表妹私订终身,生下子文。子文初生,被遗弃在荒郊之中。后来陨国国君(子文外祖父)外出打猎,看到老虎给他喂奶,感到非同寻常,便抱回家中。后来子文官居楚国令尹。子文的儿子因老虎有斑纹,取名斗班,也官居楚国令尹。其后人为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为姓而姓了班。因此,斗班就是中华班姓的共同始祖,当然也是夏邑班姓的始祖。(我们也叫称发源之祖)。

(二)、夏邑班姓的中兴之祖。秦朝初年,斗班的后裔班壹,被强迫迁居西北边陲,后于中途机智的逃脱,定居楼烦(今山西宁武、保德一带)。以牧起家,当汉孝惠高后时代,以财富称雄边塞。年百岁以寿终。他是班姓继斗班之后有史记载的又一先祖,实际上是我们的始祖。(我们叫他中兴之祖)。后来,班壹生班儒,为任侠,受到州郡人民的歌颂。班儒生班长,任上谷太守。班长生班回,以茂才为长子县令。班回生班况,初为上农都尉,后迁左曹越骑校尉。班况生三子:班伯、班游、班稚,一女即班婕妤。班稚生班彪。班彪,字叔皮(公元3年-54年),汉代著名儒学大师、历史学家,初任徐令,官至望都长,著有《史记后传》60余篇。班彪生二子:班固、班超,一女名班昭。班固,字孟坚(公元32—92年),东汉史学家,曾任兰台令史、玄武司马、中护军、行中郎将。著有《汉书》、《两都赋》、《白虎通义》、《班孟坚集》。特别是《汉书》,首开中国断代史之先河,在中国史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他就是夏邑班姓的直系先祖(八世祖);班超,字仲升(公元32-102年),东汉名将、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中国民族工作的先驱,曾任西域都护,出使西域30多年,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畅通丝绸之路,建立了不朽功勋。朝廷封他为定远侯,食邑千户,他就是夏邑班姓的叔祖;班昭,字惠班,东汉女史学家,供职后宫,教导皇后及妃子读书,受到皇帝和后妃的尊重,称她为“曹大家(姑)”。班固去逝后,她又继承其兄的遗志,完成了《汉书》这部历史名著,她就是夏邑班姓的姑祖。起先,班姓世居陕西,隋末,班壹之三十五世孙班楫公迁居河南汲县,到宋朝,班壹之五十六世孙班奎公又迁居陕西扶风县班家沟,元朝至正元年,班壹之六十一世孙班从善从陕西幅风县再迁河南夏邑县,拉开了夏邑班姓的发展史。

(三)、夏邑班姓先世的氏前之祖 。再往上追朔,班姓也是中华始祖之一的黄帝的子孙,(因此我们称他为氏前祖)。

《史记?楚世家》记载,黄帝本姓孙,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五帝”之一,为有熊国君少典之子。生于轩辕之丘(今河南省新郑市)名曰轩辕。国于有熊(今新郑市),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即岐水,在陕西省),遂以姬为姓。有土德之瑞,故曰黄帝,代神农为天子,在位100年(公元前2674-2574年)。娶西陵之女嫘祖为正妃,生六子,再娶蜀山之女昌仆,生二子,次子颛顼是黄帝时代的帝王,号高阳氏。长于若水,都于帝丘(今河南濮阳),在位78年(公元前2490-2413年),寿98岁,葬濮阳。颛顼娶二女,生十二子,其中第十子名称。称娶东城之女,生一子卷章。卷章娶根水之女娇福,生二子:重黎、吴回。次子吴回代为祝融,为高辛氏火正之官。吴回娶东稚之女女华,生一子陆终。陆终精忠报国,尧舜时代被封于陆,般县陆乡即陆终故地。陆终娶鬼方氏之女,生六子,第六子为季连。季连娶苍舒氏之女生附沮,被封于熊,生一子名穴熊。据〈史记〉记载,此后穴熊家道衰微,后人散居各地,其世系传人失考。

商朝末年,穴熊后人粥熊为周文王姬昌之师,有功于周王,后人以其名为氏称熊氏。粥熊的曾孙熊降以功臣之后被封于楚,为春秋时期楚国的开国之君。居丹阳(今湖北姊归县东南),在位21年(公元前1042年—前1021年)。

熊降第十一世孙,也就是楚国第十四代国君熊仪又名若敖。〈左传.宣公四年〉记载:若敖娶于郧,生斗伯比,斗伯比生子文,虎乳之,名斗谷於菟。子文后(公元前664年)为楚国令尹,在位27年。子文生斗班,子文卒,斗班为楚国令尹。其后代为纪念他,以其名为姓而姓班。

(四)、夏邑班姓先世中的历史名人

历史上,班姓为中华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涌现了一批卓越的历史人物。他们有:

斗 班:字子扬,黄帝后裔,楚国第十三代国君若敖之曾孙,令尹子文之子。子文楚成王八年(公元前664年)出任楚国令尹,曾率师灭了弦、黄,公元前638年在泓水(今河南柘城县境内)之战中战胜宋师,打破了宋国称霸的梦想。初任楚令尹时,曾捐出全部家产“毁家济国”,史书说他“喜怒不形物我无间,知有其国而不知有其身。”斗班曾任申(春秋时期楚国的属国,在今南阳县)令,后继任楚国令尹之职。后人为纪念他,以班为姓,他是我班氏的始祖。传一子名克黄,后改名斗生。

斗 生:原名克黄,斗班之子,是班姓的二世祖。曾任楚国箴尹(外交官)。楚国庄王时,发生了内乱。工政熟贾在楚庄王面前进搀言而杀了令尹斗班。斗班的堂兄弟越椒继斗班为令尹。后来,越椒杀了熟贾并率领族人,与楚庄王战于皋浒,越椒战败,若敖族被灭。此时克黄恰好出使齐国,返回时,经过宋国听到了这一噩耗,同行人员劝他不要回国。克黄说“背弃君王之命,谁肯接受我,君即天啊,天可逃吗?”坚持回国领罪,楚王念子文对楚国的贡献和克黄对楚国的忠诚,赦免了他,为他改名斗生。

班 壹:是继斗班、斗生以外,有史记载的班氏又一先祖。原系楚国人。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班壹躲避战乱迁居楼烦(今山西宁武),以畜牧起家,一致有牛、马、羊数千群,史称他当孝惠高后时以财雄边,出入弋猎,旌旗鼓吹,俨然帝王景象,年百余岁,以寿终。

班 儒: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壹之子。为任侠,受到州郡人民的歌颂。

班 长: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儒之子。官至上谷太守。

班 回: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班长之子。以茂才为长子县令。

陈帅(2015-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