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琨(271~317) 字越石。西晋时中山魏昌(今定州市邢邑镇)人。出身于官宦士族家庭,少时就有雄心大志,善辞令,广交友,有“俊郎“之称。当时西晋阶级、民族矛盾加剧,军阀混战,民不聊生,激发了刘琨建功立业收复失地的热忱。积极投身到统一祖国的斗争中去。
晋永嘉元年(307年),晋怀帝任刘琨为并州(今山西一带)刺史,并封为振威将军,以平息北方叛乱,刘琨召募士兵、建立官府、抵御外侵、恢复生产,固而深得民心。但不久因松懈放纵被击败,其父也残遭杀害。晋建兴三年(315年)封刘琨为大将军,但不久又被刘聪、石勒打败;他便投奔倾向晋的鲜卑人段匹X,并与之结拜为兄弟,誓师共讨石勒。由于段匹X忌能,刘琨被其杀害。刘琨与祖逖是好朋友,常共被而眠,后半夜鸡鸣时就起床舞剑,锻炼身体。还写信给他的朋友说:“我常枕戈待旦、立志报国“这就是典故“闻鸡起舞“和“枕戈待旦“的起源。刘琨擅诗文,所作《答卢湛》、《重赠卢湛》,抒发壮志未酬忧危悲愤之情,著有《刘琨集》9卷,别集12卷,都已散佚。明代人辑有《刘越石集》。传《刘中山集》辑本一卷。因刘琨长期生活在艰苦辗转的战斗环境中,再加上他决心报国的壮志,故其诗充满慷慨豪迈,抗敌御侮的气势。宋代诗人陆游评价刘琨的诗时写道:“刘琨死后无奇士,独听荒鸡泪满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