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就有关于肉脯的文字记载,上则有“牛修鹿脯”之说;上有“沽酒市脯”之句。北魏的上有专门一章:《脯腊》,介绍肉脯的制作及品种。据史料记载,南北朝时有五味脯、白脯、甜脆脯,唐朝时有赤明香脯、红虬脯,到元明之际有千里脯,都是当时闻名遐迩的肉脯品种。因此,肉脯的历史已经有三千多年了。
猪肉脯源于新加坡,1928年传入中国广东,1936年传到靖江。当时,广东汕头有3位商人,沿长江西上,了解到靖江猪源丰富,便毅然落户靖江创办了三友食品厂(就是今天的双鱼肉脯),专门生产猪肉脯。当时,产品主要销往上海,这就是猪肉脯的前身。经过近七十年的不断发展壮大,猪肉脯国内市场占有率达60%,远销日本、俄罗斯、东南亚及港澳等国家和地区。靖江知名的肉脯品牌有:双鱼、伊香、三阳等。最有名的还是双鱼肉脯,1981年,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并荣获国家优质产品金质奖。
从今年开始,肉脯生产实行国家新制订的行业标准,新标准对一些指标要求下降,这让一直以高质量占据苏浙沪市场的靖江肉脯站到与外地肉脯相同的起跑线上。以前,靖江肉脯在上海市场唱主角,福建肉脯是进驻不了上海市场的,但最近上海家乐福、世纪联华等大型超市内均出现了福建肉脯的身影。
市场出现了新变化,这与肉脯新行业标准的执行不无关系。新标准与1997年的老标准相比,大大降低了对蛋白质含量的要求,蛋白质指标由原来的40%降为30%。靖江肉脯由于其独特的生产工艺,在业界一直以高蛋白质含量享有盛名,也因此受到苏浙沪市场青睐。而长期以来,福建肉脯达不到40%的蛋白质指标,难以进入外地市场。新标准降低蛋白质指标准入门槛,打通了福建肉脯进驻苏浙沪市场的通道。
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肉脯的营养和口味,新指标怎会一下子降低十个百分点?据靖江质监局标准化科反映,新制订的肉脯生产行业标准由福建、广东等企业主导制定。在福建漳洲,一家规模肉脯企业产值就达两亿多元,而靖江所有肉脯生产企业的产值加起来也就一亿多元,这使得靖江企业在行业标准制订中难以掌握话语权。靖江双鱼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褚洁明去年参加过新行业标准的制订,他曾据理力争,建议蛋白质指标放在35%至36%最为合适,但未被采纳。褚洁明还建议,国家对肉脯可以进行分级管理,把肉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等,这样可便于消费者识别。但这条建议也没有引起重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