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佛院位于城北约40公里的八庙乡卧佛沟内。卧佛院开创于唐代,绵延至五代,现存龛窟139个,大小造像1600多个,因盛唐时期开凿的释迦涅磐卧佛而得名。
北崖第4号窟中的《释迦牟尼涅图》,是中国现存盛唐时期最完美的卧佛造像。这尊23米长的卧佛,横卧于高出地面近10米的崖壁上。它始凿于唐开元年间,迄今1000多年,体形完整,象个硕大的"一"字,几乎占据了整个岩腰,堪称我国唐代全身石刻卧佛之精品。卧佛造型独特,一反《大般涅磐经》叙说的情景。卧佛的头部刻得极为精美,头戴圆圈小花螺髻,头枕凿花方形石枕,双眸微闭,俊美的脸庞慈祥而端庄,准确而自然的表现出释家牟尼灭度前的坦然神情。他腰前禅坐的弟子叫阿难,正面向卧佛的头,背微躬,成切脉姿态,表现出闻悉噩耗的悲痛之情。脚边威立的高大剽悍力士怒目攥拳,一副悲痛得撕天裂地的样子。卧佛的上方展示的是释迦牟尼与诸弟子和天龙八部传授遗嘱的情景。左臂下方是观音普门行愿的33化身和32应身造像。还有维摩诘、药师佛等30公分大的小造像。整个造像所表现的喜、怒、哀、乐主次鲜明,完美对称,雕刻线条粗犷简洁,堪称中国唐代同类题材造像之最,体现了唐代雕塑文化的高度发达,使人叹为观止。
此外,卧佛周边还有石刻佛经15窟,共刻有石刻佛经22种约40万字,为"国之瑰宝"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同时,这些石刻佛经保存完好,清晰可辨,经文雕刻手法细腻,是研究中国佛教经典和书法史以及校正佛经版本的重要历史文献。
正是因为卧佛造像和石刻佛经极高的欣赏性和学术性,使卧佛院成为安岳石刻群中第一个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石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