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忘怀的民俗之饺子包铜钱

家乡区县: 洛阳市偃师市

初一饺子有一个“饺子包铜钱”的习惯,道是为何?

且说灶王爷和灶王奶从天庭回来后,首先是改了初一年饭媳妇做的规矩,接着,他俩又商量出了新的治家方案。

一年到头,似乎每家都不如意。当说是“天下人不周全,不是缺儿女,就是少吃穿,不缺不少,心里不舒坦”。

灶王爷和灶王奶商量,应该将一家之主,再给与明确,怎样明确呢?俩人耳语一番便商量出“饺子包一枚铜钱,谁吃到谁就是掌柜”的方法。且说这方法一经公布,过去那些大户家里的媳妇们自是欢喜不已。晚上包饺子时,眼睛只盯着那枚将被包进铰子里的铜钱看,有的还趁 人不注意时这儿摸摸,那儿捏捏 。到了晚上睡觉时,媳妇和男人嘀咕着自己给饺子做记号的事,提示自己的男人多留点心眼。男人虽然嘴里吵着媳妇多事,但心里忍不住犯想:“会有哪么神吗?”

说来也怪,这初一的饺子象长了眼睛般,等到揭示这个铜钱秘密的时候,当家的公公一声咳嗽,媳妇们顺着声音去瞧:“哟,又是爹给吃住了,合该咱跟着享福哩。”媳妇们说着心照不宣的话。但看着婆婆理直气壮的背影忍不住犯傻:“这,咋 回 事呢?”莫不是饺子真的是长了眼睛不成?

后来,一个气息奄奄的婆婆在给媳妇交侍后事的时候道出了这事的稀罕。她嘱咐媳妇当了婆婆后要会管家,初一饺子一定要自已下锅煮,留点“钱”心,别走了眼神。媳妇紧拉着婆婆的手,一下地明白了这几十年的奥秘。

但后来呢,这个媳妇熬成了婆婆,也还是变着铜钱的戏法。就这样,一辈一辈的,都是宁可信其有,不信其无。这便成了“饺子包铜钱”的千古之谜。

因此,人便说:媳妇精,媳妇能,算来算去总落空;等到媳妇熬成婆,比她婆子还要能。说罢,人都笑。

王甜甜(2015-04-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