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恭陵位于洛阳偃师市缑氏镇滹沱村西南的景山之巅。南依嵩山,北临洛河,东南群山环抱,西北岗峦叠起,山川如画,景色宜人。该陵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子、武则天长子李弘的陵墓,俗称“太子冢”。
冢为覆斗形,长163米,宽147米,高50米。整个陵墓布局极为严整。
陵侧有唐高宗亲自撰书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石碑一通,高6.1,宽1.95,厚约0.4,文33行,每行82~89字。陵园东北角50米处,有一方锥形土冢,是哀皇后陵墓,俗称“娘娘冢”,底边长宽各40~50米,残高13米。陵墓周围有12个小土丘系当年的门阙和角楼,遗址原有神墙围护,四面神墙的中部各置神门,以喻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南神门宽30米,门阙外10米有立狮一对、石人三对,飞马、华表各一对,其余三神门外分别为一对座狮。恭陵石刻,规模宏大,气势雄伟,雕刻精美,形象生动,达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备的境界。堪称中原唐代陵墓石雕之冠。唐高宗撰写的《孝敬皇帝睿德记》碑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
恭陵1963年被河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 位 。是我国唐代陵墓群中保存最好的一座,也是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
《新唐书》记载:“之一:萧妃女义阳、宣城公主幽掖庭,几四十不嫁,太子弘言于帝,后怒,鸩杀弘;之二:四月辛巳,天后杀周王显妃赵氏……巳亥天后杀皇太子,五月戊申,追号皇太子为孝敬皇帝……八月庚寅,葬孝敬皇帝于恭陵。”李弘虽死于非命,丧事却极其隆重,“制度尽用天子礼”,唯有厚葬不足以减轻高宗的悲痛、武则天的愧疚。
民间传说,由于殉葬的珠宝太多太好,唯恐被盗,所以,派军队将士从洛河取沙堆成一座山岭(当时陵墓要比现 在高许多),表面再用泥封固,若有盗墓者必被流沙活埋。所以,从考古意义上说,恭陵和乾陵一样,至今完好无损。倒是太子妃墓于1998年2月被盗,所幸此案已破,追回的精美文物尤其是一批蓝釉陶器极为珍贵罕见。
-旅游小贴士:
门票:免费
开始时间:8:00-18:00
地址:河南省洛阳市偃师市缑氏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