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宿州

家乡区县: 安徽省萧县

   宿州,隶属于安徽省,全市总面积9787平方公里,总人口535万人,下辖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埇桥区和一个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宿州历史悠久,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期,这里就燃起了人类文明的篝火。周庄王时代的“宿国”,到了秦汉时,已经成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隋开“通济渠”,宿城前身埇桥,遂成为“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的军事重镇。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的宿州,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宿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在这块土地上,相继走出了闵子骞、刘裕、朱温、马皇后等历史名人,现当代涌现了梅花篆字大师王洪军、朱德群、王子云、萧龙士、梅雪峰、李百忍、孙叔平、邓伟志、杨在葆、李炳淑、王胜俊、汪洋、张平等名人志士;这里还留下了刘邦、项羽、李白、白居易、苏轼、赛珍珠等人的历史遗迹。

宿州为“舟车会聚,九州通衢之地”,“扼汴控淮,当南北冲要”,“跨汴阻淮,信江北一要地”,是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篆字”发源地、“中国酥梨之乡”、“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书法艺术之乡”、“中国马戏之乡”、“中国民间艺术(钟馗画)之乡”、“中国观赏石之乡”、“中国山芋之乡”、“泗州戏之乡”、“中国山芋之乡”(泗县)。2006年,获得“全国绿化先进市”,1994—2007年,连续五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宿州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江苏、山东、河南、安徽四省交界处,是淮海经济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宿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京沪、陇海铁路,连霍、合徐高速公路纵横贯穿,与国内各大城市均可实现高速公路互联互通,距徐州观音国际机场75公里。京沪高速铁路、宿淮铁路和泗许高速公路也从境内穿过。

    据《元和郡县志》和《太平寰宇记》载,为保卫汴河航运,防止淮西藩镇叛乱,于唐宪宗元和四年建置宿州,拨徐州的苻离县、蕲县、亳州的临涣县和泗州的虹县来辖,属河南道,治埇桥。州依春秋时期宋闵公迁宿入境的史实而得名。文宗太和三年(829)废宿州,七年复置。州治仍定于埇桥。五代时期,后梁太祖朱温把宿州、徐州统辖于武宁军,宿州仍辖原4县。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基本上沿袭未变。

宋改唐的道为路,下辖府(州、军、监)。宿州初属淮南路,后属淮南东路。太祖建隆元年(960),宿州升为上州,设防御使。开宝五年(972)。设保靖军节度使,总揽宿、泗等州军事。神宗熙宁五年(1072),又改为州,辖苻离、蕲、临涣3县,仍属淮南东路。哲宗元祐七年(1092),以虹县的灵璧镇置灵璧县,归宿州辖。高宗建炎二年(1128),宿州为金兵所占。绍兴九年(1139),金人按议和条约归还黄河以南宋地。次年五月,金人毁约,复占宿州。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金人在宿州置保靖军节度使。

元初,宿州属河南归德府(今商丘市)、辖临涣、苻离、灵璧、蕲4县。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临涣、苻离、蕲撤县制并入州,灵璧改属泗州。至元十七年,灵璧复归宿州所辖。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宿州改属江南临淮府,下辖灵璧县。次年,临濠府改成中立府。洪武七年,中立府改称凤阳府,宿州仍属之。

清朝承明制不变。初,宿州上下隶属关系同于明末。康熙六年(1667)。设安徽省,宿州仍属凤阳府,其所辖灵璧县改为凤阳府直辖,此后宿州不再辖县。

民国元年废府、州,宿州改为宿县,属安徽省。3年置道,宿县属安徽省淮泗道。16年废道,宿县直属安徽省,21年属第六专员公署,后改属第四专员公署。原驻泗县之专员公署迁驻宿城。汪伪时期,宿县属安徽省维新政府(省府驻蚌埠),后属苏淮特别行政区。民国30年属淮海省。抗日战争胜利后,宿县属安徽省。

①春秋时期,周王室曾封风姓后裔为男爵,居于宿(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东部),建宿国,属于宋国营辖。宿国和鲁国相邻,彼此交往颇多,周庄王十三年(前684),宋闵公以宿男属宋而亲鲁为借口,强令宿国迁于宋国内地,以为附庸。其迁居之地,约在今淮北地区中部。宿州即以古宿国而命名。另有宿国迁至今江苏省宿迁县境一说,录以备考。

现代

1949
年4月设宿县专区,属皖北行署区。宿县专署驻宿县,辖宿城市及宿县、灵璧、泗县、泗洪(由泗县析置,驻青阳)、五河、怀远、砀山、萧县(驻龙城镇)、永城等9县。1950年由宿县析置濉溪县,驻濉溪口。宿县专区辖1市、10县。

1952年宿县专区属安徽省领导。宿县专署驻宿城市。将砀山、萧县2县划归江苏省,永城县划归河南省。1953年撤销宿城市,并入宿县。1955年萧县、砀山2县由江苏省划入安徽省宿县专区;将泗洪县划归江苏省淮阴专区。1956年撤销宿县专区,将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归蚌埠专区。

1961年复设宿县专区,专署驻宿县。原蚌埠专区所属宿县、灵璧、泗县、五河、怀远、濉溪、萧县、砀山等8县划入宿县专区。1964年以宿县、灵璧、五河、怀远4县各一部分地区设立固镇县(驻固镇)。

1970年宿县专区改称宿县地区,地区驻宿县。辖宿县、砀山、萧县(驻龙城镇)、灵璧(驻灵城镇)、泗县、五河、固镇、怀远、濉溪等9县。1977年将濉溪县划归淮北市领导。1979年设立宿州市,属宿县地区领导。

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同意将宿县地区的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划归蚌埠市。宿县地区1997年,面积9795平方千米,人口532.8万,辖宿州市和砀山、萧县、灵璧、泗县4县。行署驻宿州市。

1998年12月6日,国务院批准:(1)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埇桥区。(2)宿州市设立埇桥区,以原宿州市的行政区域为埇桥区的行政区域。(3)宿州市辖原宿县地区的砀山县、萧县、泗县、灵壁县和新设的埇桥区。

蔷薇泡沫(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