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美味--舌尖上的中国》自贡火边子牛肉

家乡区县: 自贡市自流井区

      火边子牛肉是四川省自贡市的汉族传统名产,此品以质优味美、片薄如纸、酥香绵长而闻名遐迩。火边子牛肉源于清乾隆年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选料严格,刀工精细,工艺考究、风味独特、绵香生津、回味悠长。

       自贡以盐立市,鼎盛时期,自贡盐场有工作牛3万余头,用于推动转轮提升井下盐卤烧锅制盐。这种牛是超强劳动,因此每年有5000余头牛会被淘汰下来,成为菜牛。
精明的厨师选牛后腿上的“股二”、“股四”肉,一头牛一般只有10—15公斤,切成寸许厚的肉片,再将其钉在呈45度的木板上,用刀片成纸样的薄片,不能有漏孔漏缝,然后在上面抹上少许的盐和酱油,悬于通风处晾干,再摊在竹篾烘笼上,用“牛屎粑”——牛屎和杂青草混合制成直径30厘米左右的饼状,贴在墙壁上晒干,做燃料烘烤。“牛屎粑”烘烤的牛肉有一种特殊的清香。这时的牛肉薄如蝉翼,红亮透明,透过牛肉薄片,可窥见后面的文字图案。最后涮上辣椒红油,就成了火边子牛肉。

       火边子牛肉吃起来酥而不绵,干香化渣,甘醇可口,回味悠长,且保鲜期长,便于携带,堪称牛肉食品中一绝。因此,几百年来,一直是自贡的馈赠佳品,也多次获国家、省级、市级奖,收入《中国一绝》一书。
火边子牛肉鲜味悠长,来自贡的客人只要尝一口,没有不叫绝的,至今仍是自贡的独家美食,在1983年全国腌腊制品评比会上,火边子牛肉得分最高,是汉族饮食文化中一绝!
自贡市生产的“火边子”牛肉系列既保留了汉族传统风味,又有所创新,畅销全国,供不应求。原料上乘、工艺独特、口味别致,“中国一绝”。火边子牛肉跻身“五珍”,当之无愧。

做法


1.选上好的精牛肉除去筋皮网膜,开成一寸多厚的肉块,平摊在一块斜斜的木板上钉好,再用极锋利的薄口快刀,将牛肉横向开切成极薄极薄的片子牵开。
2.这开切极为考手艺,要求牵开时厚薄均匀,能隐隐照的过光亮,但又不允许有一点点破漏。
3.然后再将这些牛肉薄片抹上适量的盐巴和酱油,挂在通风的地方晾干,再一张一张平摊在可以透气的大眼篾笆上,篾笆用特作的梁子托住,下面用牛屎粑烧的微火慢慢薰炕,达到酥而不绵,嚼起化渣为度。
4.喜欢吃辣味,切碎后拌上一点红油辣椒就可以了。

营养价值

牛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牛肉的相册(20张),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对生长发育及手术后、病后调养的人在补充失血和修复组织等方面特别适宜。寒冬食牛肉,有暖胃作用,为寒冬补益佳品。中医认为: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的功能。适用于中气下陷、气短体虚,筋骨酸软和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

zhi贡吴晓晖(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