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丰蜜桔(别称贡桔、蜜桔、南丰桔)是我国柑桔中的优良品种,同时也是江西省的名贵特产。历史上就以果色金黄、皮薄肉嫩、食不存渣、风味浓甜、芳香扑鼻而闻名中外。据《禹贡》记载,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南丰蜜桔已被列为贡品。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曾写诗赞美家乡的柑桔:“鲜明百数见秋实,错缀众叶倾霜柯。翠羽流苏出天仗,黄金戏球相荡摩。入苞岂数桔柚贱,宅鼎始足盐梅和。江湖苦遭俗眼慢,禁御尚觉凡木多。谁能出口献天子,一致大树凌沧波。”当时蜜桔已能献给天子,故南丰蜜桔又有“贡桔”的美誉,曾被斯大林同志誉为“桔中之王”。
南丰蜜桔是我国名优果树品种之一,其原产地和主产区都在江西省南丰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栽培历史。南丰蜜桔以皮薄核少、汁多少渣、色泽金黄、甜酸适口、营养丰富而享誉古今中外。早在唐代,南丰就有柑桔生产。当时主要栽培的是实生(即籽实)繁殖的朱桔(南丰人称红桔)和火桔。宋元以后,由于蜜桔味美质高,经济价值好,蜜桔生产渐兴,蜜桔名称始载入明正德《建昌府志》。唐宋以来,南丰蜜桔均被历代朝廷列为贡品,故有“贡桔”之称。清末民初曾是南丰蜜桔生产发展的辉煌时期,最高年产达12万担之多。但是到民国时期,因战乱和灾害的影响,生产由盛趋衰,桔树被大量砍伐,桔园荒芜,产量急剧下降,一般年产只有1-2万担。到建国前夕,南丰蜜桔面积不到3000亩,年产蜜桔17789担。南丰蜜桔栽培地区集中在城区及县城附近的瑶浦、水南、杨梅、茅店等乡村,离城5公里外则少有栽培。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发展蜜桔生产,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从政策上、技术上、经济上、管理上帮助和扶持桔农恢复和发展蜜桔生产。
华中农学院编著的《柑桔》一书指出:“乳桔:系我国古老品种,宋代《桔录》中的真柑,当时韩彦直评为最优良品种,浙江黄岩、温州栽培的乳桔,江西南丰、临川一带栽培的南丰蜜桔均属之。”韩彦直在《桔录》中所称的真柑是:“颗皆圆正,肤理如泽蜡,擘之则香物(口巽)人,所产柑,其大不七寸围,皮薄而味珍,脉不粘瓣,食不留渣,一颗之核才一二,间有全无者。”以此而论,所谓“真柑”与南丰蜜桔是一致的。尤其是南丰蜜桔向以皮薄、香甜、无核、化渣著称,至于所云“大不七寸围”,愿意指果个较小,最大周径不超过七寸。据1987年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载,宋时一尺相当今日0.9216市尺,周径七寸相当于6.45寸,这与南丰蜜桔大果系基本相似,栽培年代较久的磨刀大果,常达6寸以上。虽然《桔录》中所记真柑,不会是原本的南丰蜜桔,但与各地所产的乳桔比较,基本性状更加接近文中的描述。日本高桥郁郎所著《柑桔》、《日本园艺大辞典》、《日本园艺大事记》都说日本的纪州蜜柑(或称纪州蜜桔),在中国称为蜜桔、莳桔、南丰蜜桔、金钱桔,原产中国长江沿岸,约在700--800年前引自中国南部,“纪州蜜柑引自中国的乳桔(南丰蜜桔)”(引号中的括号是原文)。由此可见,早在700年前南丰蜜桔就已驰名海内外。引种日本之后,成为江户时代至明治时代数百年的主要品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