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昌历史简介
孝昌县始建于南朝刘宋时期,有1500多年的建制史。建县前这里就是一个孝子辈出之地,“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温被、孟宗哭竹” 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元朝人郭居敬还将其辑入《二十四孝》中。南朝刘宋时期,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刘骏讨伐上年弑父篡位的长兄刘邵,夺得帝位。刘骏即位以后,改年号为“孝建”。为取信于民,巩固皇位 ,他大力倡行孝道,赏赐有孝行的人,并于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在孝子辈出、孝名远扬的安陆县东境、黾县(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境置一新县,取名“孝昌”,以褒扬此地民风之淳朴、孝行之昌盛,自此历史上就有了孝昌县。
孝昌建县之初,隶郢州江夏郡。南朝齐隶司州南义阳郡。南朝梁隶义州安陆郡。北朝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入魏境,改孝昌为岳山郡,置岳州。北朝北周武成元年(559年),省岳山郡,入安陆郡。隋初废诸郡,以州统县,隶安州总管府。炀帝嗣位,改州为郡,大业元年(605年),隶安陆郡。唐初属安州总管府。
中国五大优质米之一。注册商标为“步牛氏”,主要品种有太子米、玉竹、太子玉玻、太子玉晶、太子玉馨 。“太子米”产于邹岗镇牛迹山一带。由于该地土壤含铁量高,水源充足,所产稻米质优、色美、味好。相传唐高祖李渊南巡经过此地,品尝该地所产大米后赞不绝口,即下旨将该米列为皇朝贡米,皇太子尤为喜爱,成为太子主食,遂得名“太子米”。该米通过浙江农学院核能源研究所培植原种,经过不断改良换代,形成独具特色的优良品。颗粒均匀,晶莹透明,且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氨基酸以及钙、铁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特别是被誉为人体“生命之花”的锌元素高于其它普通大米的3~5倍。“太子米”1991年被评为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1993年被评为湖北省“优良产品”,1994年荣获“全国农副产品博览会银质奖”,1997年获“全国第三届农产品博览会地方名牌产品证书”
嗣位,改州为郡,大业元年(605年),隶安陆郡。唐初属安州总管府。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