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前葛巷村有许多农户专门从事活羊收购、羊肉屠卖的活儿。羊肉卖完,羊头、羊脚、“肚里货”(内脏)之类的杂碎只能自己留着吃。自家吃不完,往往“便宜”了隔壁邻居、亲戚朋友,一桌人边喝酒,边从锅里掏着吃。这一习俗也由此延续下来,“掏羊锅”也成了仓前一道独特的“农家食文化”。
掏羊锅,还有一个传说。乾隆下江南,游至仓前龙泉寺,饥饿难耐。遇上仓前街上卖羊肉的羊老三。好客的羊老三热情地请客人到家里吃饭。但家中没什么菜蔬,情急之下,羊老三从羊锅里舀些羊肚、羊脚、羊肠、羊杂碎待客,边说“抱歉抱歉,掏些羊锅脚吃吃吧”。不料乾隆吃得心满意足,付足银两不说,一个月后,知县敲锣打鼓,送来了乾隆回京御书的“掏羊锅”牌匾。自此,大家都来尝这皇上尝过的“御羊锅”,羊老三发了“羊财”不说,仓前掏羊锅也就上了名堂。
每年秋收冬种结束,寒风初起,当地农家就邀请隔壁邻居、亲戚朋友,围坐一桌,喝着自家做的糯米白酒,边叙家常,边从锅里掏着“羊锅”吃。羊锅中有羊肠、羊肚、羊头肉、羊心、羊肝、羊肾、羊脚等,掏上来什么吃什么。当羊杂水淋淋、香喷喷、辣乎乎地出锅的时候,能给味蕾和视觉强烈的享受。“羊杂碎”味道好不说,吃了还去疲乏、长力气,补身体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