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王勃在《滕王阁序》中说:“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句经典之语用在华美秀丽的江西水乡实乃巧夺天工也,而我地大物博的湖北红安用“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来形容也是恰如其分的。
湖北红安作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走出了共和国两位国家主席和223位将军,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时期为共和国的诞生作出了彪炳史册的重大贡献,此乃人杰地灵也。 居功至伟的革命英烈固然令人心生钦佩,但是香甜唯美、驰誉全国的红安特产——“红安苕”却更多的勾起了我的那些流逝的回忆。
“ 苕”是我们红安的方言,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红薯,红安苕可以说全身是宝:它的果实不仅可以在饥寒交迫的战争年代让人充饥解渴,而且在物阜民丰的当今社会 可以做成各种点心薯片、菜肴食羹,使人们爱不释口,百吃不厌;种一亩地的红安苕,苕藤可以让一头猪吃上一年多,而且以苕藤为饲料的猪仔长大后骨骼精壮,肉 感可口;对于苕茎而言,它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如果是一位烹饪高手的话,可以用简单易寻的苕茎做出令人回味无穷的美味菜肴。不仅如此,大量的专家学者通过对 各种蔬菜果类的比较分析和深入研究之后得到了令人为之振奋的结论:生红苕在各类防癌抗癌食品中独占翘首,抗癌防癌指数高达97%,熟红苕则位居亚军,高达96%,红安苕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由此可见一斑。
小时候,在红苕成熟的季节,我们中午放学回家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把刚从地里挖出来的红苕急急忙忙的放入母亲正在生火做饭的土灶里。待到我们吃完午饭后, 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土灶里面掏出已经熟透的烤红苕,那香飘四溢的醇醇香味总是让我们垂涎三尺,迫不及待的剥开它,带在上学的路上边走边吃,怡然自得, 回味无穷。待到吃完之后,原本干净的脸皮早已被漆黑如碳的苕皮沾染得面目全非,活像一只刚刚偷完腥的小花猫,总是让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除了把红苕烤着吃 外,我们也常常把它煮着吃,每天清晨洗漱完毕,我们总会不由自主的被从厨房里传出的阵阵香味牵着鼻子一路小跑到里面,不管三七二十一,用筷子插出一两只先 尝为快,那甘甜味美的回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位红安籍老首长在病重时期吃到了期盼已久的红安苕后不禁哽咽的说道:“看到它,我就像看到了憨厚的红安人,就想到了中国革命的发源地。它是纯朴的象征, 是英雄的象征,是乳汁,是甘露。”是的,红安苕不仅味美香甜、口感脆爽,它更代表了红安人的那种淳朴厚实、积极敢为的伟大精神。它不仅是香甜可口的食物, 更是我们红安人的精神载体。
转眼之间,我已经由当初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及冠之年的武职学生,在他乡异地虽然没有了红安苕的浸润,但是香甜味美的红安苕却一直是我永恒的回忆。时光荏 苒,光阴不在,那些逝去的美好岁月如一轮轮悬于心头的明月,而关于红安苕的回忆则是其中最为耀眼和明亮的一轮。
红安苕——我们永远的回忆,伟大的红安精神也会伴我一路前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