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铸造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年的历史,享有“中国铸造名城”美誉,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之一。据明史料记载,“交河东,乃九河之交,十有九涝,黎民多有外出谋生者,以冶铁为最,近至州府郡县远到南洋文丽”。
1987年在泊头西部出土的五代十国时期的铁佛,成为泊头铸造史的有力佐证。“打行炉,倒犁铧”,是泊头铸造人上千年传承下来的行内话。当年的手艺人少则十来人,多则二十来人,以扁担、独轮车为工具,带上风箱、炉子等用具,夜行日作,流动作业。千百年来,他们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哪里有铸造,哪里就有泊头人”的俗话广为流传。如今,这些老手艺人的身影已经隐没在历史的背后,但是他们却为泊头铸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铸造专家历时5年深入了解,民国二十一年,交河县历史资料这样记载了当年泊头铸造业的繁盛,“县民营生铁厂者约计六百余家,资本总额在三百多万元,工徒不下四五千人,在河北实执冶铁之牛耳”。天津三条石第一个铸造坊秦记铁铺为原东辛店乡西望店人秦玉清创办。
上世纪三十年代,泊头人在三条石创办的铸造厂已发展到四十多家,为北方民族工业的发展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后,天津、长春、沈阳、北京等地的铸造厂多由泊头人支撑局面。
泊头现有铸造企业600余家,万吨以上企业有50多家,拥有熔炼设备1400多台套,总熔化能力3000吨/小时,年生产能力400 万吨,年产量达200万吨。固定资产40亿元,从业人员2.8万人,年产值116亿元。产品按用途分:工业品占70%、工艺品占30%;按材质分:HT150占20%,HT250占25%,HT300占10%,QT400占10%,QT450占20%,QT450-700占5%,其他有色金属铸件占10%;按铸造工艺分:粘土砂造型占42%,树脂砂造型占35%,熔模铸造占3%,真空造型占10%,实型铸造占10%(占全国产量的50%以上)。目前,全市生产的大型机床铸件产量占全国份额的25%,汽车覆盖件模具铸件占全国份额的30%,工量具、平台铸件占全国份额的60%。
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
梧桐子首页——看家乡:http://wutongzi.com/kan/hebei/botou.html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guowenyuan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