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温胃养胃,滋养心肺、益脾理气,疏肝补肾,强骨健身,延年益寿等功效。
水盆羊肉是由商周时代的“羊臐”演变而来,秦汉时称为“羊肉臐”,唐宁时又叫“山煮羊”。《山家清供》一书中,记述了煮羊肉汤的技巧,指出“羊肉脔,置砂锅内,除葱椒外有一秘法,槌真杏仁数枚,活水煮之,至骨亦糜烂。”《宋书》讲道,南北朝时,有个叫毛修之的人被俘,由于他有烹调手艺,向宋武帝献羊肉汤,味道鲜美,由俘虏变为太官令,以致后来高升至南郡公。相传明朝末年,闯王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准备离开西安前往攻打北京之际,关中的老百姓纷纷用水盆羊肉慰劳义军,将士们食后精神焕发,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攻入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腐朽统治。
水盆羊肉久负盛名。是以剔骨鲜羊肉、羊骨加桂皮、花椒、小菌香、草果、精盐、味精制作而成,食用时配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 水盆羊肉久负盛名。是以剔骨鲜羊肉、羊骨加桂皮、花椒、小菌香、草果、精盐、味精制作而成,食用时配烧饼或白吉馍同吃,佐以糖蒜、辣子酱、鲜蒜瓣,则肉烂汤清,肥而不腻,别具风味。
澄城饭店水盆羊肉,又叫羊肉汤,大碗汤,羊肉泡馍,起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澄城县城最早烹制经营的水盆羊肉,主要以优质羊肉、羊骨加十余种辅料经多道工序烹制而成,食用时加以新鲜香菜,具有料重汤鲜,肉烂味醇,筷触骨离,香气四溢等特点,配以镇店菜---“羊肉墩子”“羊杂墩子”等和月牙烧饼、大蒜,脍炙人口,后味无穷,在渭北一带群众中久负盛名。主厨同江涛,国家二级厨师,自年少时即入澄城饭店学习水盆羊肉及各类菜肴的制作技法,具有三十余年水盆羊肉的烹制技艺和经验,在他的精心探索和努力下,澄城饭店水盆羊肉经几十年的烹制改进发展,已成为澄城水盆羊肉的标志,成为澄城传统风味小吃的名片,成为澄城饮食行业的独特品牌,成为澄城饮食的一种文化,广大群众用“传统风味,香醇古徵,澄城一绝,誉满渭北”一说对澄城饭店水盆羊肉给予了高度赞美。
澄城水盆羊肉原来在原产地称为“清汤羊肉”,到省城后才称为“水盆羊肉”。现在澄城也有称“水盆羊肉”的。由于离开了原产地,“澄城”的名号叫的再大,也不是正宗的“澄城清汤羊肉”。
澄城清汤羊肉用的“同羊”的肉,并且要求是放养的,年龄在一岁到一岁半之间“竭子羊”,圈养的羊因为不做运动,身上缺少某种成分,羊肉味不浓、不香,肉还“瘫”。如果羊的年龄小,羊肉没有肉香,太大则肉“柴”,难煮烂。
同羊是我国著名的肉毛兼用脂尾半细毛地方绵羊品种,西魏时(公元541年)由皇家在同州(今陕西省大荔县)沙苑地区设场、选育而成,迄今已有1200余年的繁育史。现主要分布于陕西省渭北高原东部和中部一带,对渭北半湿润易旱区的生态条件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既可舍饲,又能放牧,放牧游走性能好,抗逆性颇强,即使在冬、春季灌丛草场草生状况不良、缺乏补饲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妊娠和产羔。该品种具有肉质鲜美,肥而不腻,肉味不膻,具有温补肾阳的功效。特点是脂尾较大,骨细而轻,被毛柔细,羔皮洁白,美观悦目,经济早熟,全年发情,遗传性稳定和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多种优良遗传特性结合于一体的独特绵羊品种,也是发展肉羊生产与培育肉羊新品种的优良种质资源。它的优质肉品和精美羔皮成为历代皇室收纳的传统重要贡品。陕西关中和渭北地区久负盛誉的“羊肉泡馍”、“水盆羊肉”和腊羊肉等肉食,素以“同羊”肉为上选。所产优质半细毛又是我国毛纺工业急需的毛纺原料。同羊将优质半细毛、羊肉、脂尾和珍贵的毛皮集于一身,这不仅在我国,就是在世界上也是稀有的绵羊品种,也是世界绵羊品种资源中非常宝贵的基因库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