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察布市情概览

家乡区县: 乌兰察布集宁区

乌兰察布市地处祖国正北方、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全市辖11个旗县市区,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8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乌兰察布市基本市情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一是区位优越。乌兰察布市位于晋冀蒙三省交界处,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呼包鄂金三角结合部,是内蒙古所辖12个盟市中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地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北开南联的交汇点,是联接东北、华北、西北三大经济圈的交通枢纽,2012年5月,集宁海关恢复设立,使乌兰察布作为我国通往蒙古、俄罗斯和东欧的重要国际通道地位更加凸显。
二是交通便利。我市境内有2条国道、2条高速和1条省际大通道,京包、沪兰、集二、集张、集通、丰准等铁路线贯穿全市,通往法兰克福的国际货运列车“如意”号始发集宁,呼市至兴和运煤专线已通车运营,京新高速、准兴重载高速和京呼高铁及乌兰察布支线机场正在加紧建设,北京至呼和浩特高速铁路建成后,北京至集宁仅需45分钟,我市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三是资源富集。目前全市已发现的矿种有80种,已探明储量的38种,已开发利用的有63种,主要有煤炭、石油、铅银锌、铁、钼、铜、石墨、石灰石、莹石、硅藻土、膨润土等。特别是近年来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全市资源优势集中显现。现已探明煤炭储量41亿吨,石灰石资源储量5.4亿吨,铁矿石资源储量3亿吨,膨润土资源储量1.75亿吨,铜资源储量52万吨,铅锌资源储量铅6万吨、锌4万吨,莹石储量3000多万吨。我市草原面积5540万亩,占总土地面积的63.6%,全市牧业年度家畜总头数每年稳定在800万头只以上,全市存栏奶牛30万头,年产鲜奶90万吨,伊利、蒙牛等乳业龙头企业落户我市,我市是距北京最近的草原旅游度假胜地,旅游资源丰富,有“草原仙湖”岱海(岱海是自治区第三大内陆湖)、国家4A级避暑疗养胜地岱海温泉、国家4A级草原旅游景区格根塔拉、世界罕见的高山草甸草原辉腾锡勒,以及兴和苏木山、后旗火山、卓资红召等自然风景区和元代集宁路古城遗址、四子王旗神舟飞船主着陆场等人文景观
四是能源充足。我市是蒙西电网与华北电网的连接点,是西电东送的大通道,也是发展清洁能源风电的理想场所。市内阴山北麓地区,是西伯利亚冷高压空气和蒙古气旋流向内地的主要通道,年均风速7.2米/秒,是优良的天然风场,有效风场面积6828平方公里,可容纳风电装机容量为3300万千瓦,截至2013年底,全市并网电力装机规模1055万千瓦,其中火电610万千瓦,风电406万千瓦,太阳能39万千瓦。2014年,计划新增火电、风电装机各100万千瓦,太阳能发电40万千瓦,电力总装机扩张到1295万千瓦。到“十二五”末,全市电力装机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201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34亿元,增长9%;完成5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800亿元,增长23.1%;实现财政收入76亿元,增长15.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536元,增长10.4%;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655元,增长13.7%;各项主要指标增幅位居自治区前列。2014年,我市经济发展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2%。
“十二五”时期,乌兰察布市的发展思路和目标是:坚持以“构筑三个基地(能源、化工、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打造三个中心(现代化区域性中心城市、现代化区域性物流中心、区域性草原文化旅游度假中心)”为中心,确立“五个区”战略(建设内蒙“五个基地”的核心区,建设内蒙古“两个屏障”的示范区,建设内蒙古“沿边经济带”的创新区,建设现代物流、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建设氟化工、电石化工、石墨化工的领先区),实现“三个翻番”(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较“十一五”翻一番,达到11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翻一番,达到2300亿元;财政收入力争翻两番,达到150亿元),保持“两个同步”(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同步增长13%,达到26000元和8000元)。

朱婧依ss(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