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溪把谁家死人称谁家过白喜事。白喜事离不了唱孝歌。像薅草锣鼓、新婚闹房歌、船公号子、彩船调、向坝民歌一样,竹溪孝歌亦属秦巴山歌的一个支系。唱孝歌是人们祀奠亡者的一种祭事活动,歌手身挂锣鼓,绕棺而转,悠步平顿,转而唱之。时而咏唱民间故事,时而泣诉亡者生平。唱到高潮时,必将展现情景交融的动人场面:歌手声调低沉、如歌如泣;满屋的人低头垂泪,默不作声;孝男孝女情不自禁地扶棺而泣,声泪涟涟。竹溪孝歌声腔有平腔、落腔、高腔三种。
唱竹溪孝歌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唱大书。如唱《黑暗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唱《薛刚反唐》、《七侠五义》、《封神演议》等古书,讲述历朝历代故事;另外一种是唱无本记。也就是没有规定的唱本,完全靠两歌手自编自唱,互相配合,演绎出一段段情感丰富的动人情节。唱无本记,还包涵着歌手之间斗智斗勇,比嗓音、比水平、比输赢的内在关系,既充分地展示了歌手的才能,也使听众从其中获得更多的乐趣。两种类型唱法,在每次丧事活动中可交替使用。
唱孝歌基本套路一是开歌路。开歌路要从灵堂外百米远左右开始,孝子跪拜上香鸣礼炮请天神,燃三张火纸放在地上,接燃上一个火种,再点燃三张火纸退后五步放下……如此直至退到灵堂门口。歌手从燃第一堆火纸处开始,循燃烧火纸路线,在锣鼓的伴奏下开始唱歌请神:一请上天神仙,二请地府阎君,三请阴阳五行,四请四海龙王,五请雷公雷母,六请闪电娘娘,七请齐天大圣,八请八大金钢,九请九天玄女,十请日月三光。邀诸路神仙进入灵堂,陪伴亡灵。
二是开口词。唱开口词是歌手进灵堂后绕棺而开唱的序唱。根据丧事的实际情况有表达悲哀的,有劝说孝男孝女节哀顺便的,有祝愿逝者魂升天堂的。要求歌手唱开口词时有故事、有情节、有感情,达到声情并茂、感人肺腑的目的。
三是正唱。这时就是前文所叙的两种类型唱法的表演。
四是烧更纸。烧更纸在子时和丑时之间,约凌晨一点半开始,一般进行两个小时,这时孝子长跪棺椁前不停的燃烧纸钱。歌手或坐或站,在高亢激骤的歌声和锣鼓声中,谢土地、谢城隍、谢十殿阎王、谢十八层地狱、谢家神、谢灶王,为逝者讨封。
五是还阳。最后一次还阳在凌晨四至五时进行,也就是唱竹溪孝歌的最后一道程序,一次丧事还阳二、三、五次不等。还阳歌调吐词紧急、尾调高长,主要内容是送走开歌路请来的诸路神仙,为逝者的后辈子孙祈福,劝说后辈子孙少悲哀,勤发奋,早成才,以告慰逝者之灵。
唱竹溪孝歌还有很多要求和禁忌。如:开歌路烧火纸时只能用一个火种,不能沿途使用新火源。正唱时不论是唱无本记还是唱有本记,都不允许与逝者、亲属、来宾“对号入座”。“还阳”有一夜两还阳,两夜三还阳之规矩。还有开歌不天明,还阳不天亮的要求。违反了这些要求、规矩、禁忌,对逝者亲属和歌手都为不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