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临海人朱洗实验生物学家,中国杰出的生物学家之一,中国细胞生物学和实验生物学的创始人与奠基人之一。
他生于1900年10月14日,别名朱永昌,朱玉文,朱玺。1931年,他从法国蒙伯利埃大学毕业,历任中山大学教授、北平研究院研究员、上海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兼主任、台湾大学动物系教授,系主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8年,朱洗当选为第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54—1962年,他是历届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62年7月24日,朱洗因病医治无效,逝于上海,享年六十二岁。
他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提出“卵裂节奏”; 提出“三元论”; 阐明卵球成熟程度与胚胎发育的关系; 培育出世界首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 发现家蚕混精杂交逾数精子能影响遗传性; 印度蓖麻蚕的引种驯化和推广; 家鱼人工繁殖。
他个人所获得的荣誉有:
1956年,朱洗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
1955年,朱洗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现称院士)
1956年,蓖麻蚕的引种驯化成功项目荣获中国科学院科学奖三等奖
1964年,蓖麻蚕的引种驯化成功项目荣获国家发明奖
1978年,混精杂交项目荣获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1989年,家鱼人工繁殖成果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在2000年10月,临海市举行系列活动纪念朱洗的百岁诞辰,并在东湖公园西北角建立朱洗铜像。
在朱洗先生近40年的岁月中,朱洗始终以探索“开发育之门”的奥秘作为自己的目标。他将细胞学和胚胎学结合起来,研究分析发育早期的关键问题。获得了新的发现,提出了有关的新的学说,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并树立了被人称道的研究风格,在国际上享有一定的学术声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