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峰的经济社会

家乡区县: 邯郸市峰峰矿区

【经济社会】
      区委、区政府提出了“解放思想、发挥优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在全市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峰峰”的奋斗目标。
      工业基础雄厚。峰峰矿区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性工矿区,是全国闻名的煤炭、钢铁、建材工业基地,以“煤都、瓷都、钢铁城”而远近闻名。经过年五十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煤炭、陶瓷、水泥、电力为支柱,钢铁、食品加工、电子、机械、化工、建筑、煤气等行业齐全,企业众多的工业体系。该区利用和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优势,区位优势,驻区大企业优势,人才优势和民间资金优势,努力增创后发优势,大力推进和加快实现原材料工业向现代加工业转变,资源向资本转变,开发矿产资源向人力资源转变。今年以来,我们重点推进了义井煤化工产业园区、大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村煤化工产业园区、义井陶瓷产业园区和新坡新型工业园区,大批新型产业和项目迅速发展,有力推动了该区经济高速运行。
      旅游资源丰富。该区旅游资源丰富,致力于建设“山水峰峰、园林峰峰、生态峰峰”,在结合传统旅游强势项目南北响堂石窟、磁州窑遗址、无梁阁等景点基础上,聘请中国旅游学院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区内旅游资源进行论证和规划设计,系统开发利用。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又形成了元宝山风景区,滏阳河观光带,凤凰山生态旅游,城市园林广场等一系列现代旅游产业,平均每年接待中外游客50万人次,旅游业正在成为全区新兴的支柱产业。
      重点项目突飞猛进。该区以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项目建设,结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按照“壮大规模、升级结构、注重质量、提高效益”的原则,围绕资源优势,加快结构调整,通过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真正做大、做强基础产业,使工业经济的整体实力得到明显提升。彭楠焦化、众鑫焦化、阳光钢铁等一批上亿元的大项目进展顺利,为该区将来经济发展添加了活力。
      蓬勃的现代农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农业产业化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瘦肉型猪产业形成了方兴斯格种猪场和福润肉类食品有限公司两个龙头企业,全区年出栏生猪50万头,屠宰能力达到40万头。无公害蔬菜产业建成了临水镇东沟、峰峰镇袁洼、大社镇南旺等一批生产基地。林果产业抓住国家退耕还林机遇,培育了凤凰山、元宝山、九山沟、西山等一批生态林区和经济林区,并在全区主要公路两侧新植了100米宽的绿化网带,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人均占有绿地达到8平方米。
      完备的城市功能。该区虽是邯郸市的一个区,但城区独立,城市化水平较高,城市功能比较完备,供水、供电、煤气、暖气、通信及有线电视等基础设施非常健全,实现了网络化集中供应。作为邯郸市的水源地,拥有十分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日供水量3.5万立方米,区自来水公司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城市煤气、天然气日供气量4万立方米,城区气源充足。城区集中供热面积已达110余万平方米。计算机数据通讯网已覆盖全区各镇(村),程控电话容量11.5万户,移动电话10余万部,并可随时申请加入国际互联网,邮政特快专递也方便迅捷。
      便捷的交通网络。铁路、公路交通贯通全区。有7个客货混运站,厂矿专用铁路达32条。全区乡级以上公路通车里程达248公里,城区道路总长度70.1公里,有12条公交线路。大力推进南环路、滨河路、滏阳路、太行路、彭峰路和东环路、跃进街、滏临街、鼓山街、彭常街、邢峰公路为主干的城市交通“五横六纵”框架建设,将构筑起高效、便捷、畅通的城区路网。 “村村通油(水泥)路”工程三年累计投资2160万元,完成道路136条180余公里,提前半年在全市率先完成任务,全区148个行政村全部实现通油(水泥)路,切实解决了农村的行路难问题,为生态文明村工程的顺利实施铺平了坦途,顺利完成了该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大大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优美的城市容貌。近年来,先后完成了世纪广场、滏阳西路、滏阳东路大修工程、春光园小区、峰峰宾馆、马峰公路、春光中学、三道橡胶坝、邢峰公路、城市亮化和城市“十大”游园等一系列城建项目,矿区的城市面貌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在兴建的两个城市污水处理厂将使矿区的城市功能更趋完善,生产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第三道橡胶坝将彭城大桥水面向西延伸200米,使之与南响堂寺和元宝山遥相呼映,成为又一道靓丽的风影线。正在建设的军民路拓宽工程、建国路整修工程、滏源路建设工程以及正在规划的彭峰路、彭常街、工农街南延等形成矿区交通“五纵六横”的格局,将使全区的交通面貌发生根本性变化。此外,人民街、商标印刷厂、筑城水泥厂、峰局总院等旧城改造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南头村城中村改造工程已与客商签订开发协议。城市面貌和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城镇居民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成为了省级园林城区。同时,以“宁要碧水蓝天,不要金山银山”的决心,着重对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小陶瓷、小水泥、小炼焦、小石矿等“五小”企业进行了彻底的关闭取缔,控制了污染源,促进了环境质量的根本改善。
      完善社保体系。该区作为资源型老工矿区,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就业再就业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新领导班子坚持以人为本思想,结合上级精神和部门实际,抓紧制定出台相关的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拿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努力开辟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获得全国再就业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切实做好“两个确保”,搞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积极稳妥地推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同失业保险并轨,不断完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扶贫救助机制,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扎实推进“六大民心工程”,解决好关系群众利益的各种焦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好、实现好群众的根本利益。同时,教育工作要加快对全区教育资源的科学整合,切实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民政、计生、国防建设等各项社会事业也都要迈上新台阶。
      良好的投资环境。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开放促发展的战略思维,从营造环境最优、政策最宽、服务最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入手,不断拓宽开放合作领域,经济发展的外向度得到不断提高。先后成立了项目发布中心、审批中心和投诉中心,制定了《关于进一步优化经济环境的若干意见》、《关于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决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特事特办,大事快办,提高了效率,促进了招商引资。浙江、广东、北京及香港、美国、日本等大批客商纷纷到该区考察洽谈。此外,该区不断加强对内经济交流与协作,先后与天津南郊区、唐山东矿区、广东清远市、洛阳涧西区、石家庄桥东区、上海崇明县、厦门湖里区、莆田城厢区等地结成友好县区。在科技协作方面,还与清华大学、中国建材科学研究院、中国水泥建筑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技术协作关系,对内对外都具有广泛的合作领域和空间,是名副其实的企业家的乐园,创业者的天堂。
      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各地事故接连不断的情况下,该区小煤矿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为零,安全生产四项指标全部控制在省市指标范围之内,杜绝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保障了全区经济安全平稳运行,受到省市领导的肯定,并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坚持依法行政,全力做好信访工作。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的思想意识,切实解决基层干部违法行政问题,加快信访案件的办理速度,认真解决群众反映集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加快建立矛盾化解制度,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扎实推进“两个规范”,严格依法上访,制止无理访、群体访和越级访,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律渠道解决问题,深化依法信访,营造了稳定的社会环境。

店小二(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