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自古出名人

家乡区县: 安徽省南谯区

    滁州这个地方虽然历史悠久文人荟萃,可是出的本土文人很少。除了那个写《儒林外传》的老秀才吴敬梓之外,几乎再无别人可以进入大众的视野。遗憾的是吴敬梓还是全椒人。而武将却出了不少。其中最著名的也是中国人大都熟悉的就有三个:三国时期的大都督鲁肃,红巾军的领袖郭子兴(朱元璋的老丈人),还有著名的民族英雄抗倭名将戚继光,不过这个现在史学界更多的人认为是山东人,作为滁州人,洒家当然很得意他是滁州定远人,和一代民族英雄做老乡---这个----这个毕竟是很有面子的事。

    而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是这三个很能打的人又都是滁洲定远人。在滁洲所辖的几个县市中,以定远县人最为刚猛好斗,古今使然。洒家认识的几个定远人中就有两个很能打很敢打的,所以印象很深。朱元璋手下不少能征战的大将都是定远人,而曾国藩的所谓湘军,其实有不少也是从两淮一带招募的。李鸿章的嫡系部队——淮军了当然更是如此。而今,定远又出了个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李总年轻的时候能不能打洒家不清楚,但也绝对是个角,且不是寻常角色,应该算是大腕儿了。估计不出意外的话,他将来就是国家总理的接班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安徽出了很多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在这一方面,也只有湖南和安徽有一拼。

    如果想详细了解滁州的话,那得把时间往回撤许多年。而发生在那个英雄辈出时代的两千多年前最让人回肠荡气的爱情故事的尾声,就在滁州所辖的定远县。项羽陔下一战兵败,虞姬恐自己成为霸王的负担,于是含泪唱道“ 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歌罢,拔剑自刎。传说霸王不忍虞姬就这样草草的葬了,于是就割下其头颅,率二十八骑,逃至定远,厚葬虞姬与定远城南约六十华里处二龙乡,至今墓地还在,只是开发的不是很好,少有人知。而虞姬的身体则葬在宿州的灵璧,墓地开发的很好,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去祭奠过,这其中包括苏轼、高适和范成大等著名诗人,并留有诗赋。

    霸王英雄末路,虞姬自刎殉情。这悲情一瞬,已定格在中国文学的字里行间,定格在中国影视、戏曲的舞台上,成为中国古典爱情中最经典、最荡气回肠的绚烂无比的传奇。这个故事符合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英雄,美人,高潮部分当然是垓下兵败生死诀别的那一刻,诸多吸引人眼球的元素都有了,霸王别姬想不火都难,且一直火到现在。清朝诗人何浦《虞美人》中写道:遗恨江东应未消,芳魂零乱任风飘。八千子弟同归汉,不负军恩是楚腰。霸王的八千士兵都投降了,还没有一个女子坚贞。这里的楚腰当然就是那个绝色女子虞姬了。怪不得霸王走哪都带着她,这个女子不寻常啊,绝色已经难得,再加上一身的硬气,项羽迷她再正常不过,英雄美女,堪称绝配。

    虽然远古时期这里就已经有人耕作生息,但真正有滁州的建制和城池初具规模大概是隋唐时期。隋开皇9年(公元589年)始称滁州。唐代名宦李幼卿、韦应物、李绅、李德裕等先后任过滁州刺史,留下了一系列文物、古迹,诗词和史话。我们能熟知的大概就是韦应物写的那首《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其中后面一句已经成为千古佳句。只是现在绝大多数老滁州人怕是也不知道滁州西涧在哪里。不过从诗词中我们还是可以领略到当时的滁州的山水景色应该是非常不错的。那简直是一定的,从现在的滁州的山水就不难推测当年原生态的山水之美。只是开发保护的不是很好,到现在旅游业还没有真正辉煌。

    到了北宋时期,滁州又迎了一个让自己声名远播且最有名的市长欧阳修。欧阳老先生在游玩了滁州西南处的琅琊山之后为山水之美所感,遂写下了流传千古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和《丰乐亭记》,描述滁州山水之美和民风之淳,苏轼又将“两记”写成了碑贴,由此,滁州和琅琊山名扬四海,声播古今。南宋时期,江淮一带成为宋金对峙的前沿,抗金名将、豪放派词人辛弃疾出守滁州,安定民生,简赋舒征,收容流亡,修整街市,发展生产,整军抵御金兵,滁州面貌为之一新。宋代文化和经济的发展对滁州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所以说,滁州的历史上曾经至少有过两名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名“市长”。

    元朝末期,凤阳的朱元璋起兵反元,经过十几年南征北战,推翻了元朝统治,建立了明王朝。凤阳府曾一度营造明代开国皇帝的都城,滁州曾直隶于京师。如今凤阳皇城遗址和皇陵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呵呵,明代的滁州应该是自从有这个城市之后最鼎盛的时期。只可惜昔日风貌半点未存。太遗憾了。

    安徽人不但能打仗,会打仗,也会造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就发生在大泽乡,也就是现在的安徽宿县。用现在的话说当地的老百姓**的积极性比较好,觉悟比较高。陈胜吴广一宣布起义,当地的很多年轻人就积极参加了起义军。虽然最后没成什么正果,但秦王朝的迅速衰败实际上和陈胜吴广的起义是有直接关系的。到了元末,定远人郭子兴率红巾军起义,后自己病死,实际上的指挥权就落到了朱元璋的身上。这个曾经的放牛娃和乞丐经过十几年的争战,终于开创了两百七十六年的大明王朝。

    朱元璋应该是滁州历史最有名的名人。不是哪个地方都能出皇帝的。朱元璋的出生地是滁州下辖的一个县叫凤阳,被称为花鼓之乡。这里的花鼓戏曾经很出名。这虽然是一个县,但它的知名度则远远超过了滁州市。一个原因就是出了一个朱元璋,还有一个就是凤阳县小岗村在全国率先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可以说就是从凤阳小岗村这里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小岗村已经成了中国当代农村改革的标本,其知名度和大寨有一拼。

    现在的滁州市辖琅琊,南谯两区,明光市(县级)天长市(县级),定远,来安,凤阳,全椒4县,总面积1.33万平方千米,人口440多万。滁州名胜首推素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美誉的琅琊山,山中大片天然次生林保存完好,林壑幽美、溪流淙淙,密林之中掩映着建于唐代的琅琊寺和建于宋代的醉翁亭(全国四大名亭之首)及姊妹亭“丰乐亭”;还有集“古驿道、古关隘、古战场”于一体的“金陵锁钥”清流关。山间摩崖石刻遍布,其中“欧文苏字”碑、吴道子观自在菩萨石刻像被称为“镇山”之宝。曾经沟通东西的交通咽喉清流关至今仍然残存,但保护的不好,关口已经在文革期间被拆除,拆下的砖头被运去建造村部。而那残留着两道古车辙印记的青石板也已经残破不堪,只能从那两道深深的车辙印追忆许多年以前的繁华。虽然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个风景区开发得并不好,游客也不多。实在是有些可惜。

WQY(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