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龙湖风景区是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徐州市西南奎河上游,属淮河流域,奎睢河系,东依云龙山,西连韩山,距离徐州市中心仅3公里。景区面积达11.4平方公里,其中湖水面积5.8平方公里。经过多年的开发与保护,已成为一座以城市防洪为主,结合城市风景、农业灌溉、市区冲污、水产养殖、旅游开发、度假休闲和餐饮美食等综合效益功能的风景区。 景区内山清水秀,风光如画,文物古迹众多,有汉画像石馆、汉墓、刘备涌泉、水上世界、生态岛、十里杏花、滨湖公园及苏公塔等许多景点。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是徐州市民休闲娱乐的一个极其悠闲的场所。水面湖光山色,相映生辉,一条玉带般的湖中路,把湖面分成东西两湖;环湖路依山顺堤,宽阔平坦,锁绕一湖碧水,长约14公里。临湖而立,三面青山,叠翠连绵,烟波浩渺,尽收眼底。沿湖而行,岸草如茵。三月桃红柳绿、仲夏荷花吐艳、深秋枫林尽染、严冬梅花傲雪;东岸春景、南岸夏景、西岸秋景、北岸冬景。四季风光层次鲜明,各自异彩纷呈,世有徐州西湖之誉。真可谓“天工美景已如画,人意雕琢又著花”。
云龙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旅游资源、便利的交通和配套齐全的旅游、餐饮、娱乐及住宿设施,每年都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来此观光旅游
小南湖,是云龙湖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位于云龙湖南岸,其水全部来自云龙湖,两者之水从桥下相通,但两湖之间又被一条道路和绿化带隔开,所以又可单称小南湖。
苏轼任徐州知州时(1077年),这里是一片低洼的“石沟”。他多次考察后,描绘了一幅美好的蓝图:湖已成形,惟缺水源。如能引上游丁塘(今汉王镇内)之水注入石沟,则此湖可与西湖媲美,彭城亦俨若杭州也。可惜他在徐任职时间太短,未能如愿。直到1958年才开始开挖、1960年注水成湖,并命名云龙湖。水域面积5.8平方公里,与西湖水域面积不相上下。1995年12月,云龙湖与杭州西湖结为姐妹湖,终于圆了苏轼千年美梦。
但云龙湖南部仍有一大片洼地。市政府决定,将云龙湖继续向南拓展,为打造徐州山水园林城市,新建一个小南湖景区。规划面积1.661平方公里,水域面积0.962平方公里。2004动工,2007年10月竣工。景区的主体格调是“蓝天、绿地、碧水”,并将豪放的苏轼文化与秀丽的生态文化融为一体,故有苏公岛、荷花岛等建筑。
小南湖,从面积上来看,确实小,水面面积才0.96平方公里。但小南湖很有韵味,湖中有岛,岛上亭台楼榭散布其中,竹林飒飒,小径通幽,散发着浓郁的“江南园林”韵味。四座形态各异的小桥,为小南湖景区增添了几分飘逸俊朗,更成点睛之笔。蕴涵着丰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湖中景点,则让小南湖显得小巧而不失厚重。
小南湖的水温柔秀美
小南湖景区布局呈“W”上有一横的形状。一横为湖南路,“W”中间的空白部位为小南湖的水面,景区内有一池二岛、三轩五园。其中一池:即小南湖水面通过两座长桥与主湖相通,形成相对独立的一片有园林建筑的幽静池塘;二岛:指从湖南路、湖南岸的南北两个方向伸向湖中的岛,两岛相望,水面相连,岛与岸之间以景观桥相连,造成小南湖多变的地形,也使每一条陆地、水面的游览线路都有移步换景的效果;三轩五园:指这里的园林古典式建筑,有亭、园、院、榭、台、轩、阁以及桥、堤等。整个小南湖景区水面精巧、环湖布景,以“江南园林”特色的会馆艺苑、水乡人家、小桥流水、名苑流香、荷塘鱼藕为主体景观,形成“静湖幽园”的中国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观特色。来到小南湖,最先吸引你的当然是一池碧水,它静静的、柔柔的,到处透着一种江南
小家碧玉的温婉和秀美。最美的时候是黄昏时分,夕阳下,它的脸颊有时泛着娇媚的潮红,有时像块透明的润玉,几条悠闲的游船从桥下驶过,衬着黛色的远山,所谓的“如诗如画”,也只能是这样的景致了。
如果把小南湖比作柔媚多情的眼波,那么湖上的桥则像一弯弯各具风情的眉。整个小南湖景区,共有四座桥。四座桥,跨度不同,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美丽的名字,都有一段精彩的典故。
龙华桥横跨湖南路西端,如长龙卧波,因珠山即将建龙华寺,桥因寺而得名。双影四亭的云汇桥建于湖南路中段位置,与云龙湖、云龙山相汇。双桥相接,看上去如久别重逢的好友相拥相抱。
位于小南湖鸣鹤洲东的马鞍桥名叫解忧桥。这个桥的名字源于西汉时期徐州第二代楚王刘戊之女刘解忧,作为汉家公主和亲远嫁乌孙国,为国家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献出自己的青春,为此人们用解忧公主命名此桥以表示对她的纪念。
百米画廊的泛月桥为廊桥,位于南湖中部,东连鸣鹤洲,西接苏公岛,形如画船、弯月。站在泛月桥上,整个小南湖风景尽收眼底,充满了诗情画意。此外,这座桥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长廊顶上绘制的精美图画。长80米的长廊上共绘制了17幅画。沿着长廊从东向西依次为徐州的旧八景黄楼玩月、阳春观荷、戏马秋风、奎山塔影、石狗湖花、佛寺钟声、放鹤春晓、云龙山色,中间一幅为南湖景观,向西依次为新八景湖光山色、彭祖福寿、汉楚王陵、森林公园、龟山汉墓、古彭民居、遗珍博物、汉皇故里。
四座桥贯通南北湖面,彼此隔水相望,一桥一景,各具特色,同整个景区的古典人文及自然景观和谐呼应。
一是鹤鸣阁,位于鸣鹤洲的中心和制高点,同时也是全景区的景观控制点和视线焦点。通过广场和台阶的设置,将“鹤鸣阁”与“九皋苑”二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人联想起鹤鸣放飞之情,与云龙山上的东坡遗迹“放鹤亭”遥相呼应。二是泛月桥。站在泛月桥上,东西是鸣鹤洲和苏公岛两个小岛,岛上景观错落有致,南北为小南湖水面,风吹浪涌,波光粼粼。三是南湖水榭,位于苏公岛西临水之地,是小南湖景区的一所标志性建筑。这里视野开阔,举目环山临水,长桥卧波,云飞鸟悦,水天一色,云龙风景新秀小南湖景观的俊美尽收眼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