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兴特产之清化粉

家乡区县: 韶关市始兴县

      清化粉在始兴有着悠久历史,早在唐朝,始兴清化人就用自己的智慧,以山稻米为本,选用清化一带的山泉水,经选米、洗涤、浸泡、磨浆、压干、蒸煮、切粉、拆折、风干、包装等工序制造出的大米制品。因这种传统工艺生产的米粉非常讲究火候和经验,其特点突出,主要是:粉色透明,晶莹清白,粉幼细长,可煮、可炒、可炸,柔韧可口,且“炒而不烂,煮而不糊”。也可配以不同的汤料或其他佐料,调出适合众人不同口味的食品,百食不厌,有入口柔韧,软滑清爽,口齿留香、回味无穷的感觉,是米粉制品之极品,在粤北地区小有名气,故在城乡极为流行,深受欢迎,成为理想的绿色食品、馈赠亲友之佳品,并逐渐辐射周边地区,有的还由亲友带入广州、珠三角地区。
      在隘子当地流传着这样一个家喻户晓的传说:始兴人唐朝名相张九龄年少时聪慧好学,7岁便能文,为考取功名,造福天下百姓, 小九龄常秉烛夜读至深夜。母亲杨氏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也疼在心头,一来希望九龄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二来担心小小年纪的九龄如此熬夜苦读,身体吃不消。聪明的杨氏几经摸索,终于找到了一条捷径。她精心地挑选家里的优质米,用山泉水浸泡透,再耐心地用石磨磨成又稀又嫩的粉浆,然后用蒸盘蒸成薄薄的四方粉片,用竹筛撑着放在太阳下晒至八成干后,再用温开水泡软,然后几张几张叠好卷起来,用刀细细地切成粉丝,扎好后再晒个通透。辛苦一天下来,勤劳的杨氏能做出这样的粉10来斤,待小九龄读书完毕后,杨氏便烧开水,放一、两扎粉,泡上几分钟,一份美味的“快餐夜宵”便端在小九龄的面前。吃着母亲精心准备的“夜宵”,看着碗里交叉缭绕的粉丝,小九龄似乎看到母亲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看到母亲望子成龙的那份浓烈的爱,所以更加刻苦学习,最终成为一代贤相。杨氏那代表浓浓母爱的粉丝,因为是用刀细切而成,所以人们俗称为“切粉”;张九龄官至宰相后,为纪念慈母,将米粉外形稍作改动。改为似上朝用的朝笏状,分送朝中大员,食者均称赞有加。后来家乡人民为纪念张九龄,为此又把清化粉尊称为“宰相粉”。

      清化粉素有“炒而不烂、煮而不糊”的特性,在当地有炸、炒、烩、汤等多种食用方法,食后口齿留香、回味无穷。全部采用天然原料加工而成,具有自身特色和很高的食品安全质量。生产的主要原料采用当地自产的新鲜籼稻米,米粉色泽自然,不使用漂白剂,无二氧化硫和黄曲霉毒素残留,重金属含量完全符合国家食品质量要求;水分含量低,经塑料包装后可在常温下耐久保藏,无霉变现象,不使用人工防腐剂,无致病菌,腐败菌指标符合国家要求;泡米所用水源为溪泉水,温度低,泡米、制浆无酸化影响;米粉韧性、弹性好,断条率低,不使用明矾等增筋剂。
      清化粉由于用刀切成,粉丝都呈四方扁平状,等粉团好后,外形整齐美观,松紧适度,似古代上朝用的朝笏,两头略翘,中间有一定的弯度,每扎约125克。清化粉入口柔韧,软滑清爽,吃后不粘牙、无牙碜、柔软爽口有咬劲。由于清化粉生产地环境为森林茂密的生态林区,完全无污染,所用原料为当地全天然新鲜原料和山泉水,加工时不使用漂白剂、防腐剂等人工添加剂,因此,清化粉具有高质量的食用安全品质。 

曾彩(2015-04-1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