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炉陶瓷与耀州窑的关系: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瓷窑之一,它与当时著名的五大窑系,汝窑、钧窑、定窑、官窑、哥窑齐名。八十年代在黄堡挖掘出的窑场遗址再现了当时繁荣的生产景象。漆水河两岸,十几华里范围内,陶瓷作坊密布,窑炉遍地,史称“十里窑场”。以黄堡为中心,东边的立地坡、上店、陈炉,在唐代时就有烧制陶瓷的作坊,称为黄、立、上、陈。其实这几个地方烧制的陶瓷都属于耀州窑范畴。只不过黄堡、立地坡、上店均已因种种原因自然消失,只有陈炉延续了耀州窑的炉火,创造了炉火千年不熄的奇迹。
宋代这里设州,耀州窑从烧制工艺上有了很大的改革和提高,达到了空前鼎盛的时期。由黄堡耀州窑博物馆中了解到,唐代中晚期有一项重要革新项目给耀州窑的成名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就是匣钵的应用。匣钵是用耐火黏土制成的圆形桶状器物,有盖,可象蒸笼一样层层摞起,匣钵尺寸高低直径大小可根据制造瓷器的大小来定,如烧制大的器物时还可用多个空心匣钵垒起来使用。它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陶瓷制造质量,避免了瓷器在烧制中釉面直接过火熏烤。因匣钵层层垒起,使窑炉空间容量得到了发挥,产量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革新后的耀州窑形成了以绿豆色青瓷为主的生产体系。从耀州窑博物馆看到当时烧制的青瓷器物造型“巧如范金”优美精致,釉质“温温如也,精比琢玉”。配以立体层次,灵活多变的浮雕、刻花,以及丰富多样栩栩如生的纹样图案。据考证耀州窑是最早将石板平面雕刻纹饰图案应用在圆形陶瓷器物上的。
耀州窑因为属于民窑,生产的瓷器以碗、盆、盘、罐、瓶、盒、瓮、缸、坛子为主,主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另有一部分奇物瓷器成为地方政府向朝廷进贡的贡器。因耀州窑生产的陶瓷器物深受当时人们的喜爱,使它很快成为北方著名瓷窑。
陈炉镇矿藏资源:
陈炉镇之所以成为举世闻名的陶瓷古镇,与它有着丰富的制作陶瓷基本原料分不开,从地质上讲,这里属于沉积岩地带,蕴藏着大量耐火黏土、陶瓷黏土(又称坩子土),及制釉浆原料,同时还有大量原煤、石灰石岩层等矿产资源。从耐火黏土和坩土矿的堆积断层勘测厚度可达数十米,有的就是一座坩土山。制陶瓷原料储存量如此丰富,为陈炉窑火千年不熄制作出如此众多陶瓷器物提供了可靠的物质基础。现今全镇年可生产坩土达百万吨,生产日用瓷、工艺瓷、工业瓷达1000万件以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