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13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全县上下坚定不移地实施先工战略,突出项目带动,壮大特色经济,统筹城乡发展,务实创新,扎实工作,全县经济社会在国家宏观趋缓、调控趋紧的形势下,主要指标依然保持在较快发展的合理区间,较好地完成了年初各项目标任务。
(一)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
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全年增长13.5%,达到116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增长29.4%,达到92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预计增长18%,达到45.6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预计增长25%,完成1.66亿元。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全年增长19.7%,达到48.2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16.3%,达到246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增长17.1%,达到8260元。
万元GDP能耗预计下降3.7%。
人口自然增长率5.38‰。
以上各项指标均完成或超额完成年度计划目标任务。
(二)项目带动成效显著
产业项目建设加快:高科技生物肥研发生产及物流配送基地、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标准化工业厂房、24万吨畜禽饲料生产线等项目已建成投产;24万吨面粉加工、家居用品生产、蔡伦纸业生产线等续建项目已提前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红汇食品、龙首山矿泉饮品(二期)、安旗大秦杂粮食品生产线等新建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二期)、海天数字医疗信息平台等项目顺利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韦罗高速、108国道大荔段、沿黄公路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108国道城区段主体完工,同州湖景区完成1000亩湖面蓄水,景观工程主体建成;韦罗高速南北出口、商贸大道南延等项目启动建设。
民生项目进展顺利:县医院住院楼主体封顶、中医院门诊楼全面竣工、妇保院住院楼已投入使用;社会福利园区、殡葬服务区等工程进展顺利。
重大项目策划取得突破:沙苑景区整体规划、大荔县商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已完成;同州路饮食文化、荔北大道汽车文化主体街区规划完成初步方案。
(三)经济社会呈加快发展态势
投资加快:24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1.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达到92亿元,同比增长29.4%。
科技产业园建设加快:2013年大荔科技产业园以道路建设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新落户企业6户,累计达到48户,34户建成投产,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
城区建设加快:西四环、北四环全线贯通,大华公路、财政绿地公园绿化任务基本完成,韦罗高速出口引线、同州路东拓等重点工程顺利推进。
特色农业步伐加快:新增大棚冬枣3.6万亩、设施面积5.7万亩、特色水果1万亩,新扩建规模养殖场(区)102个,全县猪牛羊存栏103万头(只),畜牧业产值19.5亿元;新增培育了早中熟苹果、葡萄、冬枣等20个农业标准示范园,注册了“大荔冬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民生工程建设加快:全年共实施民生工程10大类61个,投入达到14.2亿元,较2012年增加3亿元,增长26.8%。教育、卫生、计生服务、保障性住房、社保、医保、新农保等民生福祉持续增加。
服务业发展加快:同州古玩文化城成功运营,年交易额达1.5亿元,红荔、全民、金骏等3个汽贸项目开工建设,同州印象、三河明珠等17个商贸项目进展顺利;沙苑景区7公里迎宾大道开工建设,丰图义仓景区门前广场、八鱼石墓群博物馆即将建成,岱祠岑楼大殿复建完工,全年共接待游客40万人,创收过亿元。
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已在全县各镇、村集中开展了环境卫生清洁整治,清运垃圾15万方,整修道路270公里,启动了朝邑、羌白等6个镇驻地和20个示范村基础提升工程,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2013年,我县经济社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诸多方面都实现了新突破。但必须正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大项目少尤其是工业类大项目少的状况还没有得到彻底改观;二是财政状况严峻,建设资金匮乏;三是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4年主要指标
2014年是我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之年,随着陕西东大门、关天经济区、黄河金三角等宏观计划的顺利推进,对我县跑项争资、承接产业转移、旅游产业开发等带来了难得机遇,有利于我县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我们将继续推行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坚持实施先工战略,壮大特色经济,突出园区、城区和景区三个重点,紧抓项目、民生、平安和生态建设,努力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基于以上发展思路,结合我县“十二五”规划,并综合考虑全县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2014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生产总值增长12.5%,达到130.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总量达到115亿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5%和21.2%,分别达到28350元和10010元。
——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达到1.85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达到56.2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54.7亿元。
——单位GDP能耗下降3.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5%。
——人口自增率控制在6‰以内。
三、2014年重点工作
(一)加快工业升级步伐,优化提升产业结构。坚持先工战略,全力打造西部最佳县域工业园区,实现县域工业转型升级和规模扩张。一是精心打造科技产业园区。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完成园区综合服务区文化广场、晨光路、续业路配套和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任务,完成引渭入沙主体和湖面工程,储备土地1000亩,力争园区综合服务区服务网点启动建设。二是强化服务意识。坚持“五统一”服务机制,切实为入园企业排忧解难,重点帮助蔡伦纸业加快建设进度,力促恒晟祥家具、百盛农业等6家企业建成投产,确保中节能、振发新能源、LNG液化气生产等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14年力争科技产业园区招引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完成招商引资任务10亿元以上。四是扶持壮大企业。加强规模企业运行监测,落实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重点支持德飞新能源、荔民农资等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力争培育3-5个省级名牌产品;高度重视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快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促进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户,规模企业实现产值55亿元。
(二)加快城镇建设进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坚持突出“亦动亦静、宜商宜居”特色,加大规划编制工作力度,进一步做优城区、做强镇区。一是做好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同州路饮食文化主题街区、荔北大道汽车文化主题街区、沙苑大道街景规划等四项规划编制,调控、引导城市街区发展方向,深挖城市发展潜力,不断提升我县城市品位。二是做好保障房、冯翊路西段、同州路饮食文化主题街区、荔北大道汽车文化主题街区等四项工程建设,对照项目任务时限,加强前期准备工作,确保工程顺利实施。三是做好朝邑镇文化旅游古镇和官池镇重点镇建设规划,着手绘制一城多区、一城多点发展蓝图。四是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突出6个重点镇和20个示范村的建设,着力抓好“环境整治、产业融合、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六大工程。
(三)推进项目带动战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牢固树立抓项目就是抓经济的理念,以项目争取和建设促进投资增长,拉动经济提速发展。一是狠抓重点项目建设。继续落实县级领导包联、部门主要领导代理、干部派驻服务等制度,确保25个市级重点项目全面完成年度投资计划。二是加强项目策划和包装。及时掌握国家投资方向,从大荔的优势之处策划项目,围绕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定位,战略目标,发展思路等方面梳理项目,在保障性安居工程、民生工程及农村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企业技改及现代物流等投资重点领域,策划、包装一批规模大、后劲足、竞争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力促在建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实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为扩大工业投资、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发展后劲提供有力支撑。加快陕富面粉、德飞新能源等在建项目的建设速度,确保早竣工投产、早产生效益。四是加大跑项争资力度。遵循国家项目政策和投资导向,突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重点,将有特色优势和发展优势的项目更多的挤进中省市长期投资盘子;广泛调动社会资源,赢得更多的理解和支持,促使项目快批多批;及时掌握各种信息,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争取更多的上级资金。
(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全力打响“现代农业看大荔”品牌,精心打好“全国冬枣第一县、西部设施农业第一县”特色牌,把我县建设成省内外知名的设施大县和果蔬大县。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年活动,全面抓好陕西(冯村)现代农业园区和万亩冬枣、万亩黄花菜、千亩高石脆瓜等十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做好园区规划,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壮大园区建设主体,扶持园区做大做强,争取更多的园区进入省级、市级园区行列。二是突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重点支持冬枣、黄花菜、生猪及设施蔬菜产业发展,全县新增大棚冬枣5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新增优质黄花菜生产基地1万亩,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三是开展知名农产品品牌创建。重点围绕黄花菜、西瓜、高石脆瓜、冬枣、花生等五个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出台鼓励开展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申报优惠政策,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中、省名牌产品,力争有2个产品成为省级以上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我县特色农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