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出身云南咸阳世家,明朝伟大的航海家。郑和原本姓马,名“和”,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经跋涉千里,朝觐麦加,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哈只”,即“巡礼人”。1381年,11岁的马三保被掳入明营,受宫成为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在河北郑州(今河北任丘)为朱棣立下战功。1404年明成祖朱棣在南京御书“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1431年钦封郑和为三宝太监。
聂耳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他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创作了37首歌曲,大多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准确地塑造了工人、歌女、报童等劳动群众的音乐形象。他的代表作有《义勇军进行曲》《码头工人》、《新女性》、《毕业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梅娘曲》等。
孙髯翁
孙髯翁,字髯翁,据说孙髯一生下来就有胡须,所以取名叫“髯”,字髯翁,博学多识,乾隆年间,曾为昆明滇池大观楼题楹一幅,全联共一百八十多字,号称天下第一长联、海内长联第一佳作,被后人尊称为联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赞道:“长联犹在壁,巨笔信如椽”。
兰茂
兰茂,字廷秀,号止庵,外号和光道人、玄壶子等,云南省嵩明县杨林人,祖籍河南洛阳。兰茂是明代和云南历代最负盛名的音韵学家、药物学家、诗人、教育家和理学宗匠。流传至今的著述有《韵略易通》、《滇南本草》、《医门揽要》等和170多首诗作。
钱沣
钱沣,清代官吏、书画家。字东注,号南园,云南昆明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授检讨,官至御史。曾疏言和珅为军机,办事不遵制度,因授稽察军机处之任。和珅知其家贫裘薄,凡劳苦事多委之,积劳成疾死。书法逼近平原,尝兴酣画马识者珍之。有《南园集》。钱沣耿直,和珅用事,钱沣曾当面指责。又曾上疏弹劾过陕西总督毕沅、山东巡抚国泰等人的贪污营私案,因此《清史稿》中赞他“以直声震海内”。钱沣的书法,端庄厚实,气势雄伟,使人“初见敬而畏之,愈久愈可爱”,钱沣还善画马,尤爱画瘦马,风鬃雾鬣,筋骨显露,神姿逼人。
唐继尧
唐继尧,字蓂赓,汉族,云南会泽人,1883年出生,1905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蔡锷指挥的重九起义。1915年12月25日与蔡锷掀起“护国运动”。1927年5月23日,唐继尧病逝,葬于昆明圆通山,1936年改公葬为国葬,补行国葬仪式。
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1898年考入长沙时务学堂,师从梁启超、谭嗣同。1911年初调云南,任新军第十九镇第三十七协协统。蔡锷在云南发动过重九起义及护国战争,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云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缪云台
缪云台(1894年3月23日-1988年9月3日),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和政治活动家;原名缪嘉铭,字云台,云南昆明人;1913年留学美国堪萨斯州西南大学、伊利诺大学、明尼苏达大学;1983—1988年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出版有《缪云台回忆录》。
龙云
龙云,字志舟,彝族。1948年加入民革,历任民革第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中央副主席,第四届中央常委。龙云先后主政云南17年。期间,他努力革新,支持民主运动,坚持抗日,使云南的政治、经济化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了重大进步,被誉为“民主堡垒”。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